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浙江路径”

2020-11-23 15:26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岑文华

今日浙江记者  岑文华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发挥党的领导这一独特优势,浙江始终坚持加强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创新。今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浙江各级党组织筑强战斗堡垒、凝聚先锋力量,交出了令人民满意的治理答卷。

一个个“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筑牢红色阵地,一处处城乡党建综合体、服务联盟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细胞,让社会治理不断焕发新活力。


金华市婺城区城东街道青春路社区为居民提供“全科服务”

 

组织建到小区

 

居民小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但是,小区工作人员少、党员先进性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长期存在,遇到治理难题,很难调动力量、有效解决。

杭州市西湖区西溪街道的小区石灰桥新村共有1022户、2800多位居民,抗击疫情需设置4个卡口,每个卡口至少安排两人24小时轮值,而负责联系小区的社工只有3人。

西溪街道在石灰桥新村等多个小区探索试点“九长制”,把网格长、楼道长、物业保安队长、辖区民警和交警、城管及市场监管人员等和小区治理有关的9方面人员纳入治理体系。今年4月,杭州第一个小区党委——石灰桥新村“业之家”党委应运而生,下设9个党支部,有效统筹、协调衔接“九长”工作。

“成立小区党委后,很多事情不必再层层汇报,可以与各个‘长’单线对接。”“业之家”党委书记卢雪萍说,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杭州把“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作为重点课题,鼓励各小区因地制宜建立小区党组织,不断推动战斗堡垒在“家门口”建强,党员作用在“家门口”发挥,资源项目向“家门口”集聚,难题堵点在“家门口”化解。

在舟山,全面铺开的“兼合式”党支部建设有效延伸了党建触角,夯实基层治理之基。当地以机关企事业党员、物业公司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为整合主体,在不打破原有组织隶属关系基础上,在全市常住党员3人以上的居民小区单建或联建“兼合式”党支部,将“8小时”之外的党员重新集结,实现二次管理、二次服务。

疫情防控初期,舟山300余个居民小区“兼合式”党支部迅速凝聚起先锋力量。岱山县竹屿社区书记何群波说,社区涵盖18个小区、3万左右常住人口,专职社工仅11人,全靠1200余名“兼合式”党支部党员在各个防疫点体温测量、发放临时通行证,牢牢守住了社区“小门”。

目前,舟山全市已有“兼合式”党支部374个,吸纳党员超3万人,覆盖超九成的住宅小区。

 

凝聚自治力量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带头作用。

在诸暨市暨阳街道江新社区,居民遇到困难和纠纷,总会第一时间想到“江大姐”。“江大姐”是一支由社区党员和热心群众组成的矛盾纠纷调解志愿者队伍。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了“江大姐”调解室、“江大姐”公益课堂等系列服务品牌,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

类似的党建工作品牌,在浙江的街道社区、楼宇商圈还有很多。层出不穷的“党建+治理”探索实践,汇成生机勃勃的基层治理新景象。

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的海潮社区党委以小区为治理单元,挖掘有专业特长的党员居民组建小区“红色智库”,同时打造供居民交流活动的公共空间“归心空间”,引入周边辖区单位资源,为邻里提供专业服务。这让居民纷纷走出“小家”,融入“大家”。

在嘉兴市秀洲区,新居民高度集聚,三分之一以上的村(社区)存在人口倒挂,给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秀洲区与流出地人口超过3000人以上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八省一市”15个县(市、区)组建“省际联盟”,建立25个流动党支部,并组建乡音调解队、“五湖四海”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引导流动党员参与社会治理,实现“以新管新”。

商务楼宇被称为“竖起来的社区”,入驻企业类型不一,各自独立又各有所需,考验地方治理水平。温州市鹿城区引入“红色管家”,打造街道、社区、物业、楼宇运营单位、入驻企业、产业主管部门等多元党建共建链,通过联席议事会议、资源共享活动共办等,使两新党组织作用发挥落到实处,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更强了。

 

织密服务网络

 

退休党员沈珍寿家住嘉兴市七星街道三家浜社区,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联户党员,负责联系周边12户社区居民。路面积水、噪音扰民等大小事,他都及时向社区反映,并在每月定期召开的联户党员工作汇报会上提出问题建议。联系户符根林说:“老沈就是我们的代言人。”

党员联户,不仅让党的工作更细更实,也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嘉兴市深化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以居民小区和自然村落为基础单位,划分4379个地理信息网格,全市12.6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亮身份,每名党员联系5—15户群众,有温度的服务让基层治理连接民心。

在浙江多地,通过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设到楼栋里,党的建设延伸到社会最小单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外延不断拓展。各地还积极推进建设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资源,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湖州在全国率先出台《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和运行规范》地方标准,全域推进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台州出台星级党群服务中心评定标准、实施细则,实行动态管理。在宁波市海曙区,党群服务中心与81890公共服务平台联网,提供党务、生活、公共事务方面服务402项;在义乌鸡鸣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成政务办理和矛盾纠纷调解功能,实现当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地”……

有形阵地以外,浙江还充分发挥数字优势,为基层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楼梯顶灯不亮了”“空调需要清洗维护”……在衢州各个小区,“邻礼通”里总是很热闹。这款最初为破解物业费难收问题而上线的微信小程序,已“裂变”为涵盖评价物业、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多种线上功能的小区公共事务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线下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志愿者等基层治理单位,形成社区治理共同体。如今在衢州,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到“邻礼通”“联盟驿站”模块注册报到,自觉认领服务;10万余户家庭使用“邻礼通”,这一“智治”新探索,成为城市小区党群互动、网格治理、邻里沟通、物业提升的“硬核”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