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剪”出神州好风韵

2020-06-19 12:0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钱梦佳

钱梦佳

 

早在五代时期,桐庐就有了剪纸艺术。1000多年来,桐庐剪纸一代代人才辈出、一个个创新精品迭出,“剪”出了神州风韵、时代风采。2004年,桐庐县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2014年,桐庐剪纸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蔚为大观

  

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定居桐庐,编写出鸿篇巨制《中国民间剪纸史》;桐庐籍剪纸艺术家胡家芝以114岁高龄谢世,她从19世纪“剪”到21世纪,创造了民间艺术家从艺生涯的奇迹……

桐庐与剪纸结缘,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

建县于三国时期,桐庐因地处浙西交通要冲,文化经济交流频繁,民俗活动也非常丰富。当地百姓每到嫁娶、祭祀、节庆,都会以剪纸表达欢愉,增添喜庆气氛。

乾隆《桐庐县志》中“桐江风俗”载:“嫁娶之日,行亲迎礼用新轿,花灯鼓吹前导”“人日前后竞以纸糊各种龙灯及竹马极工巧”“清明前后十日……祭祖先墓必取土培之挂纸钱于坟上”。还有更多的窗花、礼花、衣饰花、喜花和寿花等,在明清时期的桐庐十分盛行,形成了家家户户剪窗花、贴门神的民俗盛景。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情画不知。”秀丽的山水同样赋予了桐庐剪纸特有的灵气。桐庐剪纸艺术家把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愫,抒写在五彩纸上,倾注于剪刀之端。渐渐形成了凝练概括、厚中见秀、玲珑剔透、含蓄华丽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剪纸艺术中具有较高地位。

自2004年起,桐庐连续承办六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赛。2011年,剪纸长卷《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新图》在台湾“两湖论坛”亮相,惊艳台北;并于2012年应邀赴奥地利展出,向全世界展示桐庐剪纸的独特魅力。

 

多元传承

  

对折对折,再对折;轻轻地剪,缓缓地转……普普通通的小剪和红纸,到了剪纸艺术家手里,就好似被注入了魔法。红色纸张展开的时刻,栩栩如生的麒麒、迷人的富春江美景跃然纸上……

传承人是剪纸发展的标杆和航向,而剪纸艺术在社会大众间的普及与推广则是其永续发展的根基。

“民间巧女”谢玉霞热爱剪纸,8岁开始就跟随在太和师范学院当美术教师的父亲身边学习剪纸。心灵手巧的她,剪什么像什么。她继承了父辈技艺,又在斗色、立体、绸剪、套色等形式上大胆创新。她采用先剪后折、边剪边折等方法,使剪纸神奇地“站”起来,更加细腻生动地表现了富春江青山绿水之神韵。

在剪纸界有“金母泰斗”称号的胡家芝,一生创作了1000多件剪纸作品,《四合如意》《龙凤呈祥》《百花齐放向太阳》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广受好评。特别是1959年,她精心创作了《祖国万岁》,讴歌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十年。2009年,桐庐修缮了胡家芝故居,成立胡家芝剪纸艺术馆,继承和发扬她的剪纸艺术。

在桐庐,不仅有胡家芝、谢玉霞等老一辈剪纸艺术大家,也培育起了朱维桢、王德林、华金娟等新一代剪纸艺术家。经过20年的保护、发掘、探索,先后出版了《谢玉霞剪纸作品集》《王德林剪纸选》《桐庐民间剪纸精品集》等流传后世的佳作。

目前,桐庐建有富春江初级中学、横村初级中学等13个省市县剪纸传承教学基地,营造了剪纸艺术从娃娃抓起的良好氛围。近两年来,还面向社会举办剪纸艺术培训100余期,培训剪纸艺术爱好者2000余人次,剪纸艺术根植于民间,走向了大众。

 

再谱新篇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剪纸的装饰功能趋弱,剪纸艺术渐渐被人忽略。对此,桐庐建立专门组织、落实经费、提供舞台,为剪纸艺术的复兴创造条件,绽放出新时代的魅力。

以县非遗保护中心为主体,联合县文创办、文化馆、剪纸协会等,桐庐组织开展剪纸作品创作、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市场销售,以专业化手段推进民间剪纸的生产、制作和销售。

一批批艺人剪纸工作室和剪纸企业纷纷出现,他们将剪纸元素融入服装、玩具、饰品、瓷器、日用品等领域,并与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结合,实现传统剪纸的实用性、时尚性和科技性。

谢玉霞的立体剪纸、华金娟的连环画剪纸、朱维桢的桐庐风光剪纸、王德林的套色剪纸……这些剪纸产品打响自己的品牌,成为桐庐的拳头旅游产品。“桐庐山水剪纸”更是走出国门,不少企业将其作为馈赠礼品。

进入新时代,桐庐剪纸艺术这门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繁荣、走向兴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