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标杆

2020-09-28 14:3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杨晨

《今日浙江》杂志记者  杨晨

 

“浙江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绿色低碳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全省碳强度指标持续下降。”在湖州安吉举行的浙江省“全国低碳日”活动现场,浙江正式发布了《2019年度浙江省低碳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展示了浙江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新成效。

 

湖州市光伏项目 


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报告》显示,2019年,浙江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碳减排工作有力推进:常态化开展碳排放形势分析,不断深化温室气体清单工作,持续建设低碳经济体系;加快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有序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发展;全面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创新探索低碳试点示范,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广泛开展国内外低碳交流合作,全省低碳发展取得阶段性新成效。

“‘十三五’以来,浙江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13.99%,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三五’时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下降20.5%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解读人、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杨首权表示。

碳排放强度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与浙江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深入建设低碳经济体系密不可分。

2019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5.7%,与绿色制造、现代服务业一同为浙江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节能环保、健康产品、高端装备、时尚制造业等规模以上工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不断提升;4个园区、57家工厂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其中湖州槐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入选国家 2019 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此外,2019年,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服务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58.9%,已成为支撑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细微之处见功夫。2019年,浙江打出一套重点领域的低碳发展“组合拳”,全面提速节能减排、深化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低碳城镇化发展有序推进。2019年,全省共淘汰410台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减少耗煤量226万吨。2019年8月21日,浙江还率先发布《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积极倡导低碳生活。

 

低碳发展风头正劲

  

低碳发展,对于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的浙江而言意义重大,是从容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用好东风力、勇开顶风船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浙江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步伐迈得越发坚定,低碳之“花”盛开各地、低碳发展风头正劲。

杭州市持续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城市建设,2019年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80.2万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6.45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及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000辆、清洁能源(LNG)公交车31辆。

宁波市发布《宁波市民用建筑能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试点推广家庭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全面推动民用建筑高效制冷和公共建筑能效提升。

嘉兴市进一步完善充电设施网络布局,累计建设快充站74座、直流充电桩448个,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快充站全覆盖和各县(市)区域全覆盖。

金华市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普惠制工作机制,市公交集团推出“金华行”APP,鼓励市民通过绿色出行获得“碳积分”。

……

各地还陆续建成了低碳智慧园区、碳汇渔业、新能源近零碳排放园区。安吉作为全国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试点县,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建立了全球第一座毛竹碳通量观测系统,在全国率先开展竹林碳汇工作,成为全球首个“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

在浙江,从城镇到乡村,从沿海到内陆,围绕体制机制、低碳产业、低碳路径、低碳运营管理、低碳生活、近零碳排放等多个方面,正不断建立健全低碳发展试点示范工作体系,扎实推进各级各类低碳试点,在“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标杆”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


慈溪市“慢行绿道”


提速转型应对挑战

  

根据2020年首次发布的《浙江省适应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近60年来,浙江平均温度上升超1.5℃。专家指出,气候变化导致影响浙江的台风频率、强度增加,不仅加大了风暴潮的致灾程度,也加大了沿海城市泄洪和排涝的难度。

控温先控碳,丽水做了有效尝试。该市致力于打造具有“最优”碳汇(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和适应能力的花园城市,3年前成为全国首批气候适应性城市建设试点,是浙江唯一入选城市。根据温室气体清单数据,至2018年,丽水能源消费、电力调入、工农业生产等主要领域温室气体当量为769.54万吨,而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净吸收温室气体当量739.48万吨,两项抵扣,基本实现全域近零碳排放,城市韧性因此大幅提升。

今年梅雨期长达50天,丽水雾耕农业却丝毫未受影响。雾耕,简单说就是气雾耕种,不用泥土,把营养液喷洒到蔬菜的根系上,蔬菜足够的光照,就能成长。

“这一逆境农业业态模式可以适应天气恶劣、生态退化等不利条件,无差别实现农作物产高质优,并大幅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地占用,对适应气候变化自主创新实践具有积极示范意义。”丽水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陈灵敏说。

近年来,丽水还发起了城市“制冷”工程,打造南明湖降温雾带和“清凉小镇”“城市凉屋”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纵观全省,浙江正不断完善气候变化工作体制,探索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赢。

2007年,浙江成立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迈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步伐。2014年,浙江出台《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年)》,形成强有力的“顶层设计”。2019年,领导小组调整为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联席会议,并将应对气候变化及减排职责划入省生态环境厅。此次发布的《浙江省适应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将为制定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和美丽浙江建设提供科学支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