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生活垃圾分类的 “浙江解法”

2020-09-07 10:0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朱智翔 晏利扬 成果

朱智翔 晏利扬 成果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多年来,浙江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处理纳入“美丽浙江”建设,创新多元化模式、推广智能化应用、坚持全民化参与,为最终打赢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虎哥垃圾回收模式”覆盖居民超过38万户


创新多元化模式

  

2019年,杭州市余杭区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常住人口增加28.8万人,生活垃圾进场量却同比减少7.71%。

“这得益于我们打造的垃圾分类从前端投放到中端归集和运输、再到终端处置的全链条。”余杭区城管局固废监管科科长熊锐说。

在前端分类上,余杭按照“可源头追溯、有巡检督导、重习惯养成”的原则,以易腐垃圾分类为重点,推行“溯源巡检+定时定点”模式。在中端运输上,针对已分好的易腐垃圾和生鲜垃圾,开设清运专线;对沿街商户的生活垃圾,建立商业路段规范化收运制度,开辟“垃圾不落地音乐线”。在末端处置上,围绕生活垃圾闭环治理,大力推进处置能力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建设,引入“虎哥”品牌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向规模化、规范化转型升级。

除余杭的全链条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外,浙江各地还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实践了一批既多元化,又可复制、可借鉴的“浙江模式”。如入户指导、桶边督导、激励引导的“三导”模式;设立绿色环保站、易腐垃圾收集站、大件垃圾中转站,定期辅导、定人督导、定点收集,进楼入户跟踪辅导、进楼验收易腐垃圾分类质量的“精准分类”模式;定时定点集中投放回收,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的“两定四分”模式;发挥物业公司的宣传引导、监督考核等作用,通过“镇街牵头、村居参与、物业为主、执法跟进”,扎实提高小区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的“物业+”模式等。

截至目前,浙江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设区市城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88%,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和农村生活垃圾建制村覆盖率分别为78%和76%,均居全国前列。

 

推广智能化应用

  

又脏又臭,是不少人对垃圾箱的印象。在义乌市,一种既不脏又不臭,通过手机扫描投放后还可实时产生收益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正颠覆市民的传统印象。

2018年7月,义乌结合当地垃圾分类实际情况,引进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与传统垃圾箱相比,智能回收箱将可回收物细分为金属、塑料、纺织物、纸类、玻璃等5种,并单独设置有害垃圾回收箱,实现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市民们投放可回收物后,智能回收箱会根据投放数量或重量计算金额,并自动存入市民的专属账户中。账户金额满10元后,可以直接提现。

此外,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还具有自动臭氧定时消毒、高温自动报警、满箱时自动通知后台等功能,既环保又安全。据不完全统计,自投入运营以来,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已进入义乌市300多个居民小区以及政府机关和学校等公共区域,累计铺设500余组,回收再生资源2000余吨,使用人数突破20万人。

“智能‘黑科技’的背后,是浙江不断涌现的‘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赋能全省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断向前迈进。”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除了义乌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一批“更好玩”的设施也在浙江大地加速推广应用,如能够自动记录每户家庭每日垃圾分类质量和重量的智能小桶,会一键分离固液、粉碎残渣、过滤废油的智能厨余垃圾循环处理设施,能通过“千里眼”和“数据云”管理、监督和考核居民垃圾分类、保洁员工作、处置单位垃圾回收处理的“云”平台等。

如今,从分类收集到回收处置,从动员激励到监督考核,浙江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垃圾分类处理各个环节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垃圾分类”模式体系,为垃圾分类插上了科技翅膀。


上门回收

 

坚持全民化参与

  

“碧湖镇垃圾分类办提醒您,垃圾千万类,分类第一位。投放不规范,地球两行泪。”正午12点,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红圩村的保洁员余爱珠身挎红色小喇叭,手拉半人高绿色垃圾桶,一边播放宣传语,一边挨家挨户收厨余垃圾。

垃圾分类宣传光好听易记还不够,好看好玩才更吸引人。红圩村村委会主任王斌笑眯眯打开村里的微信群“炫耀”起了村里的“原创”:“你瞧,大家都在群里转发一些垃圾分类漫画呢!”为提升垃圾分类宣传效果,村里还专门录制了用碧湖方言和普通话穿插播放的垃圾分类宣传语、顺口溜和三句半,并开办了垃圾兑换超市,村民们可随时拿着自家的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来兑换各种工艺品和生活用品。兑换商品都是村里每月举行的“变废为宝”手工艺展优秀作品。

“垃圾分类需要全民参与,大家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入脑入心,没有畏难情绪了,农村自然也就干净了。”王斌感慨地说,正因为村里做好了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环境改善了,使得如今慕名来村里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垃圾分类处理人人参与,环境才能更美好。近年来,浙江在全省连续打响垃圾分类处理的人民战争,不断将这场“大革命”推向高潮。

团省委、省文明办、省建设厅联合开展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行动,全省20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街头巷尾;省文明办、省分类办联合浙报集团开展全省垃圾分类达人挑战赛活动;省教育厅在全省组织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温州市鹿城区将游戏运动体验、社会实践融入中小学垃圾分类教学;湖州市长兴县党员志愿者走村入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绍兴市上虞区制作垃圾分类科普读物幼儿绘本,在全区幼儿园发放……随着省市县联动共推,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已在之江大地蔚然成风。

在新起点上,浙江将加快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强化垃圾处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垃圾治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路径创新,为推进“两个高水平”和美丽浙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