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建设
勇当长三角一体化“一线城市”

2020-09-09 17:4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施紫楠

施紫楠

 

地处长三角区域中心位置,在上海、苏州、杭州等“万亿GDP城市”周边,湖州的“存在感”似乎并不强。

随着2020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各项部署逐渐落地,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一体化协同进程再次成为焦点。作为此次会议“东道主”,湖州也在“高光时刻”后进一步开启了奋进之旅。

湖州市委书记马晓晖表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湖州只是开了个头。湖州要勇于成为‘一线城市’。”这体现了湖州勇往直前、敢于作为的雄心壮志,也使整个长三角地区开始重新估量“湖州价值”。


魅力湖州


打通“干道”强基础

 

高铁重塑长三角。6月5日,横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沪苏湖铁路,在浙江湖州、上海松江、江苏苏州三地同时举行开工仪式,“轨道上的长三角”呼啸而来。

仪式结束后,上海人江维还是难掩激动,因为高铁一旦开通,他的生活和工作将更加便利。

江维自2013年来到湖州创业后,就开启了“双城生活”:“从上海到湖州的高铁要先绕道杭州,需要2个小时。而沪苏湖铁路建成后,时间就可以压缩到半个小时左右。”

当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进入施工期、提速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正在加速生成的决定性变量,将带来新一轮产业、人才和创新要素的布局重组。

沪苏湖铁路的开工,无疑把湖州推上了“快车道”,进入“上海30分钟通勤圈”,也将一跃成为唯一一个到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均在1小时以内的高铁枢纽城市。

“湖州今年的重点是做足做好‘高铁’文章。我们将加快推进沪苏湖、湖杭高铁建设,谋划环太湖轨道交通、湖嘉城际、水乡旅游线等项目,未来将打造‘轨道上的湖州’。”马晓晖表示,过去两年,湖州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378.6亿元。

当下的湖州,高铁十字枢纽和高速公路“三纵三横”布局正在加速形成。而“轨道上的长三角”,也正重塑27个城市的角色分工和经济版图。

作为浙江北大门,近年来,湖州不断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起强大“攻势”,用精雕细琢的态度叠加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的《湖州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首次提出建设南太湖大通道;2016年编制完成的《湖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完善杭湖宁交通通道和临杭交通走廊;2019年正式发布的《湖州市枢纽门户城市建设白皮书》,为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绘制了科学详细的宏伟蓝图……

如今,一张张设计图正一步步变为运行图。未来,湖州与上海等城市之间,将凭借便捷的交通,发挥出更多的“同城化”效应。

 

稳住“底盘”聚产业

 

“在长三角27个城市中,湖州是个‘小个子’。但湖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是非常闪亮、能够爆发出大能量的一个城市。”湖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纲说,选择了湖州,就是选择了“爆发式”的未来。

湖州的底气,来自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后,湖州区位、交通、生态、文化、营商环境、承载空间等叠加优势的加速凸显,来自湖州招商引才工作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的千载良机。

率先出台“湖八条”“湖九条”等刺激经济、帮扶企业的政策;重磅推出“亿元全国招工令”,组织外地员工尽快返湖……今年以来,湖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复工复产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很快,抢占了先机的湖州成为资本追逐、项目集聚、人才青睐的发展热土,磁石效应显现。

数据显示,自“湖九条”发布以来,湖州累计接待来湖考察客商4200余批次,累计洽谈项目8000余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77个,同比增长163%。

在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上落户湖州南浔的合丰泰项目,凭借290亿元的总投资额,成为大会签约的最大制造业项目,不仅填补了浙江省在该领域的空白,更将撬动南浔区乃至湖州市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

合丰泰董事长许于辰介绍,该项目是合丰泰光电集团在华东地区的首个生产加工基地:“此次布局华东,一是看中南浔在长三角协同发展中的叠加优势,二是因为湖州市、南浔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金牌‘店小二’的高效服务。”

“湖州要力争成为长三角最绿的绿地、最黑的黑马、最热的热土。”在王纲看来,这或许也是浙北再崛起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崛起不仅需要想象力、勇气,更要有生产力。

在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中,湖州系统谋划全市生产力新的布局,寻找全新的城市机遇。这块5820平方公里的土地,将依托拥有65公里太湖黄金岸线的湾区,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的集聚地。

“湖州虽然地域不大,但工业用地、项目用地的供应量这几年都排在全省第一。去年,湖州的工业供地量是1.95万亩。”王纲表示,今后三年,湖州每年将推出产业用地不少于2万亩,“所以,到湖州,只要是好项目就有地。”

 

释放红利惠民生

 

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期间,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王振认为,湖州既具有承接大城市溢出资源的天然优势,又面临被集聚、被虹吸的风险挑战。

“湖州一方面要积极适应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发展的快节奏,另一方面要以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支持体系,聚天下英才为湖州所用,不断补齐发展短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实现借梯登高。”王振这样说道。

对此,湖州早已未雨绸缪。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湖州,向来注重环境的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湖州今年提出的新定位更为直白。

近年来,湖州不仅为人才提供优质的创新创业生态,还着力破解人才“关键小事”,为其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就学、家属安置等“上管老、下管小”生活配套服务,让人才来湖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

作为民生的基本保障,医疗服务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随着快速发展的区域交通网络和立体化、智慧化的医疗协作网络,长三角城市群的医疗资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在一起。

从2017年起,湖州便积极探索民生领域医保门诊联网结报,在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基础上,2019年又进一步推进了长三角地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目前,湖州医保卡已在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5155家医疗机构实现门诊直接刷卡。同时,该市共有127家定点医疗机构纳入省内异地及跨异地联网结算。一张小小医保卡,真正做到“跑通”长三角。

医疗、交通、文旅、养老……如今,民生各个环节的一体化,让“新老湖州人”尽享社会发展红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