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点亮美丽乡村“富春山居图”

2021-01-01 15:1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杨 晨 陈华栋

杨 晨    陈华栋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11月24日,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义乌召开。杭州市富阳区等11个县(市、区)成为2019年度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受到表彰并获授牌。

自2003年全面启动这项工程以来,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久久为功,造就万千美丽乡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围绕全域美丽的总目标,进一步科学细化目标体系和工作抓手,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


 

江山美丽乡村


万千乡村千姿百态

  

江山云水共泱泱,水碧山青画不如。从浙北的江南水乡到浙西南的生态绿谷,再到浙东的海岛风光,山水浙江如诗如画,全省3万多个村庄散落在这秀美风光中。

2003年,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千万工程”从这里出发,以村庄整治为重点,提升农民生活质量。17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战略擘画,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全省乡村面貌发生了全方位历史性变化:实现了美丽生态的新蝶变,催生了美丽经济的新产业,探索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塑造了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在最为基础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浙江经历了三个阶段:

2003—2007年示范引领,1万多个建制村推进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等。

2008—2012年整体推进,主抓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

2013年以来深化提升,攻坚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目前,全省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9.87%,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48%,建有公共厕所的行政村比例达99.9%,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户家庭用上了抽水马桶。截至2019年底,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制村覆盖率76%,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6.6%,干净整洁成为全省村庄的常态。

由浅入深,从点到面。在金衢盆地,曾被水晶加工污染的浦江露出清丽本色,每条河流都可游泳;在浙南群山,龙泉溪头村将护河、护鱼、护溪石写进村规民约;在东部沿海,有“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温岭石塘镇通过石屋元素、石屋文化有机嫁接旅游业态,收获源源不断的红利……

在打造“东南西北中”的美丽乡村组团牵引带动下,海洋风情、生态绿谷、钱江山水、江南水乡、和美金衢“五朵金花”组团初露雏形,浙江美丽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绘就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富春山居图”。

 

全面走向系统集成

  

新发展阶段,如何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人们从义乌看到了答案。

在义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村口,一幅立体实景化的导览图很是显眼。人们可以从图中找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居家养老中心、生态农村公厕,并迅速锁定游客中心、陈望道故居、望道邮局、大天井老街等游览景观。在这些建筑和景观及附近路口也设置了标识牌,方便辨认。

过去只有在城市公园和景区才能看到的导览图,如今成了浙江一些乡村的标配。为进一步深化“千万工程”,统一规范村庄内设施标识,提升浙江美丽乡村的辨识度、美誉度,我省制定了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设施标识导则。首批试点选择义乌市、舟山市普陀区、遂昌县三地有代表性的9个村,不仅有30项标准配置,还有38项可选配置;既强调设施标识的共性统一,又注重不同区域村庄的个性特点。

具体来说,30项标准配置是要求全省绝大多数村庄均予以配置,38项可选配置则由村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地理地势、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及市场规律选择性配置。标准配置和可选配置都包括生态优良、村庄宜居、经济发展、服务配套、乡风文明五个方面,均明确设施配置要求和标识样式。

此外,浙江要求在新时代美丽乡村设施标识建设工作中,要本着勤俭节约、务实实用原则,对仍可使用的设施标识不能一拆了之,新建的标识不能选用价格昂贵材料,努力做到一次建设、长久使用。

在试点基础上,浙江还将按照“总体谋划、试点先行、批次实施、稳步推进”原则,把村庄设施标识建设作为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创建和示范创建的重要任务,稳步推进设施标识统一。

“我省将用两年左右时间,推进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3A级景区村庄、中心村等设施标牌统一。到2025年,所有规划保留村基本实现设施标牌统一。”省农业农村厅社会事业处处长邵晨曲说。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据悉,浙江从四个方面部署了下阶段的工作重心,旨在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推动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以片区化助推乡村开放和融合。实施区域联动创建。打破行政界线,跨县、跨市串珠成链打造100条新时代美丽乡村集成示范带,推动大花园“四条诗路”全面落地。推进城乡深度融合。把农业农村作为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潜力所在,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大农业农村投资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以场景化补齐乡村短板和漏项。守住整洁底线。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完善长效机制,确保浙江农村“干净、整洁、有序”全域化、常态化。逐村对标提升。对照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用“新尺子”重新丈量全省乡村,全面评估,确保绝大多数村达到“生态、宜居、优美”标准。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基础设施全面提档,与城市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动教育、卫生、养老、文化等资源向农村延伸,与城市同标同质。

以特质化厚植乡村内涵和气质。坚持特色取胜。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浙江乡土文化自信。强化数字赋能。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在生产管理、流通营销、行业监管、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领域的应用,让数字乡村成为浙江美丽乡村最时尚的标识。注重人文增韵。把全省3000个古村落留下来、保护好、传下去。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内蕴,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守好乡村振兴之魂。

以品牌化溢涨乡村价值和活力。产业发展品牌化。实施品牌强农工程,推行“一标一品一产业”,让浙江农产品的品牌越来越响,农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庄经营品牌化。全面挖掘乡村价值,经营好绿水青山、田园牧歌、民俗风情、乡愁小吃、闲置农房,打造一大批国际知名的景区型村庄。做强美丽乡村夜经济,用活二十四节气文化,给美丽乡村带来更多人气、财气、名气。工作载体品牌化。以“两进两回”为重要抓手,把更多高端要素吸引到农村来,把农村资源优势加速释放出来,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希望热土。

到2025年,浙江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范、江南韵、乡愁味、时尚风、活力劲”浙江气质的美丽乡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