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治
法院数字化建设的浙江实践

2021-10-22 10:5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余建华

余建华

  

近年来,浙江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省委数字化改革和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设部署,坚持系统谋划、内外协调、整体推进,形成了“杭州互联网法院”“浙江移动微法院”“浙江法院统一办案办公平台”等一系列全国领先的创新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法院数字化发展新路。

 

数字赋能提质增效

 

案件多、法官少、执行难,长期困扰各级法院。2018年初,浙江省高院提出“平台+智能”的智慧法院建设战略。全省108家法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应用无纸化办公、移动微法院、人工智能辅助审判等数字化改革。

2019年3月,由宁波市中院首创的中国移动微法院正式上线。随后,最高法院确定在北京等13个省区市进行试点。2020年1月,中国移动微法院实现全国四级法院全覆盖。2021年5月,中国移动微法院标准版在浙江试点上线,同步推出PC端。“移动微法院”实现了在线立案、远程庭审、远程调解、审判流程节点公开等功能。当事人和律师通过“移动微法院”在办公室就能提交材料扫描件,完成网上立案。

一个“微”字深入到浙江各级法院的方方面面。2018年9月,“微法庭”在杭州推开。杭州法院在镇街、村社和行业组织设置微型司法服务站,通过聘请特邀调解员、智能系统村干部专人代办等方式,将“一码解纠纷”、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系统等微智能应用延伸至基层。

“微法庭”的便利性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得到淋漓尽致展现。疫情暴发之初,开火锅店的小燕(化名)和某餐饮公司的租赁纠纷即将在杭州市临安区法院开庭。但受疫情影响,她连村都出不了。好在其所在太源村设有“微法庭”,承办法官指导她通过“微法庭”在线开庭。三方虽处各地,却借助互联网实现了在线庭审。

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法庭的庭审现场,经常出现人工智能法官“小智”在辅助法官开庭办案的场景:原告、被告席都空着,就连书记员也不见了踪影,只有一位主审法官坐在审判席上。庭审开始时,喇叭里AI声音传出:“在线庭审活动与线下庭审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现在核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身份。”

在庭审过程中,“小智”能协助法官主持相应庭审,帮助对证据材料进行分析和质证,还能整理庭审过程中的要点,最后形成裁判文书。法庭采用人工智能审判系统之后,银行一个法务人员从每月最多处理10笔业务增加到最多可处理30个案件,审判时间也从原来的两个月缩短到最长不超过15天。

 

系统集成创新模式

 

浙江法院始终坚持“整体智治”的理念,全面推进建设“浙江全域数字法院”重大改革,大力推行“平台+智能”模式,努力实现覆盖全省三级法院所有服务事项、所有办事流程、所有办案要素的数字化,全力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内网外网共享协同、有线无线互联互通”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司法新模式。

今年9月7日,“凤凰金融智审”3.0在全省上线,标志着浙江法院金融纠纷整体智治水平迈上新台阶。“凤凰金融智审”3.0实现了智能化“异步审理”功能,人工智能法官“小智”24小时在线为当事人提供全时空泛在服务。在诉讼前端,“凤凰金融智审”3.0对接“浙江解纷码”,实现金融纠纷案件诉前化解、多元解纷;在诉讼后端,增加智能审查执行立案功能,对接浙江法院“智慧执行”2.0,让当事人从立案到执行“一次不用跑”。

杭州、丽水等地全面升级“微法庭”,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不增编、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将司法工作触角延伸到镇街、村社等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今年秋季开学前,丽水市中院联合各部门开展法治教育“云课堂”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实时观看庭审全过程。目前,全省已设立“共享法庭”3229家,培训调解员314场、9636人次,开展法治教育1152场,接受各方咨询1.53万余次,参与化解重大疑难复杂案件2852件。

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证据云化”,在全国首创了3D+AI+区块链“云上物证室”;绍兴法院把执行的“多件事”合为“一件事”,将原先分散在多个部门的70多个高频协助事项全部集成到一个“系统”集约办理;黄岩法院深度释放全面无纸化办案办公红利,一体化推进“矛调诉服、审判服务、执行指挥”三个中心建设,打造“司法辅助事务集约化”新模式……类似的智能化画面,在浙江各地法院日益常见。

 

四大工程领跑赛道

 

今年以来,浙江法院聚焦数字化改革“152”跑道,深入推进“平台化建设”“无纸化转型”“智能化赋能”“制度和理论创新”四大工程,推动全省三级法院齐上跑道、竞相赛跑,成效初显。

高度平台化,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司法平台。通过数字化改革,浙江法院实现了对外提供统一的在线诉讼服务通道,对内建成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通过全周期数据的“深度连接”,形成全链路融合的“数字生态”。在一体平台上,当事人可享受网上立案、调解、缴费、送达、阅卷、庭审等所有诉讼服务;法官可开展阅卷、审批、合议、撰写文书等所有办案办公事务;法院可与公检司、不动产、税务、银行等其他单位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的平台对接、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高度无纸化,实现全时空在线的司法服务。依托“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法院为群众诉讼、法官办案提供全天候、全时空、泛在化的服务,群众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有线、无线方式完成所有诉讼事务。同时,建立单轨制电子卷宗,引导当事人、律师通过网上提交诉讼材料,将电子卷宗应用于办案全生命周期,实现审判事项从“串联式”处理向“并联式”处理的转变。

高度智能化,实现全流域智能的司法模式。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各流程节点自主完成案卷编目、整理、送达、归档等司法事务。通过“司法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法律知识图谱”,快速自动生成裁判文书、规范量刑等,为法官办案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辅助。同时,浙江法院还把监管规则嵌入平台,实现审判活动全程在线监管,实现自动标识、自动提醒、自动预警、自动督办。

高度现代化,实现全方位变革的司法制度。沿着“实践—制度—理论—实践”的发展路径,推进数字化改革螺旋式上升,目前已形成一批应用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在线诉讼、异步审理、区块链存证、电子送达等浙江首创经验被最高法院《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吸收;上线全国首个统一智能环境治理平台——“绿源智治”系统,实现环境治理全程留痕;强化“数据决策”,形成《浙江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评估报告》《浙江数字经济专题分析报告》等成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