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共富之路 |
|||
|
|||
义 富
近年来,义乌市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以数字化改革为统领,加快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力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走在前列。近年来,全市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全省,居民收入位居全国县市第一。 以“市场+制造”形成双轮驱动,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推动市场向进口出口、线上线下、境内境外融合跨越:拓展线上市场,加快发展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业态,今年前三季度快递量65.4亿件、增长38.4%,在全国城市排名第二;拓展海外网络,设立海外仓102个,开通“环球义达”物流专线172条;拓展内贸市场,与全国287家市场建立联系;“义新欧”开辟“中欧+海铁”“进口+转口”多式联运新通道,初步实现宁波舟山港与义乌国际陆港一体化。5年来,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1个,打造信息光电和汽车制造两大千亿级现代制造业集群,义乌光源科技小镇、绿色动力小镇目前集聚各类人才11900多人,创造就业岗位23300多个。 以“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构建共同富裕体制机制。义乌“村务清廉钉办”成为省数字化改革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五个应用成果之一,市场采购贸易依托数字化改革向“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转口”等迭代升级。扎实推进数字自贸试验区建设,制定“贸易、投资、资金、运输、人员等五大自由+数字政府、营商环境”自贸试验区改革推进体系。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县域整体智治改革,率先公布镇(街道)依法行使的权力事项140项,35项事项办结时间压缩达81.2%。开展国家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办理农房不动产权证13.6万宗,可显化资产超过500亿元,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8万笔、210.7亿元。 以“一个市+片区化”促进城乡一体,诠释共同富裕义乌内涵。坚持“多规合一”理念,建设全域数字化规划体系。制定实施城乡融合义乌标准,实行“10大体系、40项指标、8大场景及12项标配”,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所有行政村15分钟内通达快速路网。以“七个一”为标准开展星级美丽乡村创建,2020年全市442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城市大脑对城市基础设施实现“一张清单、一图展示、综合运用”数字化管理,打造鸡鸣山、宾王等未来社区,缸窑村、李祖村等试点建设未来乡村。 以“营商环境+引才”带动创业创新,营造共同富裕良好氛围。深化数字审批等改革,2020年义乌在浙江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一。推进政务服务建设,行政服务中心95%的业务实现15分钟之内受理。与在义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签订“跨省(区域)通办”合作协议,300余个事项在义乌实现通办。当前,义乌市场主体累计总数超过78.26万户,义乌人才数量达37.1万。精准帮扶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为在义创业者提供每人900元的电商培训补贴,197个电商村带动近20万农户触网创业,农村电商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以“党建+帮扶”做好辐射带动,展现共同富裕使命担当。以“党建+市场+电商+物流+加工贸易”为主,劳务协作、改革输出和社会帮扶等“X”个方面全线跟进的帮扶模式,助力汶川脱贫。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开展对口协作,开展“互联网+”直播电商创业培训,搭建劳务协作信息交流平台,实施公益助农计划,已帮助销售各类产品达863万元。开工建设义乌—莲都山海协作科创金融飞地,成为全省投资最大的科创金融飞地。打造“百县万品”消费助农品牌,累计走访对接421个欠发达地区,线下展销中心在售产品万余款,累计销售额超580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