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百年匠心“桐乡蓝”

2021-03-17 16:1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史 申

史    申

 

“花开色白皆天趣,布印成靛出自蓝”,这种以植物作为染料,用传统手法在纯棉织物上进行防染,形成蓝白图案的古老工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以其清新天然的风格自成一派,表现出非凡的魅力。

2014年,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宝”。在时间的漂洗中,她越来越散发出宁静质朴的气息,韵味独具。


蓝印花布


繁盛时沸反盈天

  

去过桐乡乌镇的游客,总会对江南水乡那随风飘摇的一抹蓝白念念不忘。

桐乡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四季分明,农桑资源丰富。这为各类植物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染色植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这里,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历史久远,流传广泛。

蓝印花布始于汉晋时期。最初,她以蓝草为染料印染而成。先是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再经过全手工纺织、刻版、刮浆等多道工艺。这样出来的靛蓝色泽浓艳,亮丽而不妩媚。发展至明清,染坊所染之色并不仅限于靛蓝,而是多达几十种。

明清繁盛时,桐乡几乎每个镇上都有布坊和染坊。民国初年,乌镇、石门、崇福等地,蓝印花布印染作坊便有数十家。其中,以丰子恺先生祖上开设的丰同裕染坊创立最早,他曾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望,可以看见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

1937年,丰同裕染坊被日军炮火摧毁。直到2003年,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哀警卫筹资兴建桐乡市丰同裕蓝印布艺有限公司,请来原丰同裕染坊的老匠人沈桂林,按部就班跟他学习古老的印染技艺,以匠人之心,让古老的技艺重绽光芒。

 

传承者黄发垂髫

  

复活的丰同裕打破“门第”围栏,不断壮大传承人队伍。桐乡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主要包括烤花和染色两个方面。旧时,由于同行妒忌,这两种技艺的传承关系比较复杂。如今,以哀警卫为代表的传承人广收门徒,并积极开展各类非遗传承教学。

2015年,嘉兴设立哀警卫工艺染织技能大师工作室,鼓励年轻一代不断创新,设计开发新产品。在桐乡,从幼儿园简单趣味的亲子染色体验到大学选修课程的设立,从面向群众的DIY传习体验工坊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培训班,教学既专且广。只要感兴趣,人人都可以是蓝印花布的“传承者”。

桐乡市现代实验学校有一个特殊的教室,推开门,满眼皆是蓝印花布元素,抱枕、扇面、饰品,那是学校“蓝印花布手工DIY”社团的教室。社团里的学生对于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如数家珍:采蓝制靛、油纸版刻、制防染浆、烤花上浆、入缸浸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项传统手工艺的种子播撒进了越来越多的人心中,深深扎根于桐乡大地,并结出朵朵蓝白色的花。

 

新时代创新不歇

  

布匹浸染时需一次次反复下缸染色、沥出水分、高架晾晒,蓝色才能越变越深。曾经沉寂的桐乡蓝印花布,也在思考着如何在时间的敲打下沉淀出厚重颜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仅仅让人们对蓝印花布产生兴趣,无法对传承产生直接帮助,唯有令消费者支持购买蓝印花布产品,才能长久支持本土手工植物染色技艺的生产性保护。

经过市场的冲刷筛选,蓝印花布的图案都成为了大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清新秀丽、惹人喜爱。许多花草禽兽,被赋予了不同的吉祥寓意,如萱草宜男、麒麟仁义、鹤表父子之道等。这些经典图案不断创新运用,在日常生活的服饰、箱包、围巾、文具上等,都可以寻觅到身影。

另外,创新“互联网+蓝印花布”营销模式,在原有淘宝店的基础上,开发微商平台。通过公众号和微店,向公众展示桐乡蓝印花布艺术,宣传桐乡传统染坊文化,并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桐乡乌镇的机遇,积极寻求与各大电商的合作。

这一抹蓝白,从江南水乡走上了时装周的T台,一步步从中国走向国际,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魅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