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标尺”为资源利用划框定规

2021-03-17 15:3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林

沈    林

 

近日,浙江省级以及11个设区市和其所辖县(市、区)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下简称“三线一单”)全部发布,成为全国第一个各级各地“三线一单”均发布的省份。

这套覆盖全域、因地施策、功能明确、边界清晰的环境管控单元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犹如一套“绿色标尺”,将时刻度量着浙江的发展与保护。

 

抓实关键举措

  

“三线一单”通过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空间管制要求,将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作为容量管控和环境准入要求,协调发展与底线的关系,确保环境不超载、底线不突破。

此前,《浙江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已先后通过了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议审议。

“编制‘三线一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保障生态功能、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等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省生态环境厅厅长方敏表示。

自2017年9月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及青海省“三线一单”编制工作伊始,浙江便高度重视,将编制“三线一单”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两山”理念的重要举措,第一时间成立省级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及时召开全省推进会、印发编制方案,统筹力量全面推进。各设区市也随即成立编制工作协调小组,加速实施。

搭专班、订方案、建机制……除了加强组织保障,在技术支撑方面,浙江还成立了省级项目管理办公室、省级技术组和省级技术专家组,加强对各市县“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培训。

编制过程中,浙江编制专班与各部门、各地保持沟通,开展了多轮多次交流对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建立了定期调度通报制度,每月调度各地“三线一单”编制工作进展,及时掌握地方工作进度,对落实不力、工作滞后的设区市予以督促帮扶。

与其他省份方案比,浙江还建立了“三线一单”动态调整机制。每5年开展一次评估调整,由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三线一单”实施情况评估,依据评估情况编制更新调整方案。5年内因生态保护红线等调整,确需更新的,由设区市人民政府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申请,审定通过后方可更新。

 

“三线一单”让浙江绿意更浓


分类精细管控

  

“‘三线一单’,是将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约束落实到环境管控单元,并根据环境管控单元特征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以淼说,最终目的是为了进行更有效的分类管理,做到该禁止的禁止,该限制的严格限制,可以开发的合理开发。

生态保护红线,即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按照“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基本要求,实施严格管控。

环境质量底线,即按照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的原则,结合环境质量现状和相关规划、功能区划要求,考虑环境质量改善潜力,确定分区域分阶段环境质量目标及相应的环境管控、污染物排放控制等要求。

资源利用上线,即按照自然资源资产“只能增值、不能贬值”的原则,以保障生态安全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利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结合自然资源开发管控,提出分区域分阶段的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强度、效率等上线管控要求。

目前,浙江共划定陆域环境管控单元2507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063个,占国土面积的50.30%;重点管控单元1117个,占国土面积的14.31%;一般管控单元327个,占国土面积的35.39%。划定海洋环境管控单元206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04个,占海域面积的33.03%;重点管控单元80个,占海域面积的15.55%;一般管控单元22个,占海域面积的51.42%。

优先保护单元主要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重要湿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等重要保护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重点管控单元分为产业集聚类和城镇生活类,主要为工业发展集中区域和城镇建设集中区域。一般管控单元为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

浙江还结合实践,创新性提出了基于不同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强度的工业项目分类表,按照污染轻重和风险高低,将工业项目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类别,对应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中实施不同管控措施的工业项目,将生态环境空间管控要求落实到具体项目。

 

强化成果运用

  

“三线一单”为全省各地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划框定规,确保高质量绿色发展“高成色”。

为使“三线一单”的应用更加便捷,浙江运用数字化技术,初步开发完成了集地图展示、数据管理、综合查询、智能研判等业务模块于一体,进一步打通部门间、省市县的数据壁垒,实现一张图、一站式管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生态环境决策依据的“三线一单”数据应用管理平台,并逐步在规划制定、项目准入、审批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展改革部门按照“三线一单”要求确定能源利用目标,严抓能源“双控”和“减煤”;自然资源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加强“三区三线”与“三线一单”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交通运输部门将“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应用于线性工程前期指导,对重大项目选线进行环境风险预判;水利部门依据“三线一单”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求,明确钱塘江等11条重要河流生态流量管控目标,推动全省258项重大水利工程落图……

据悉,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深入,我省“三线一单”要求已纳入省委关于“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写入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明确将“三线一单”作为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乡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的重要依据。同时,“三线一单”执行情况也已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以确保有关要求不折不扣落实落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