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复刻传世的精彩

2021-04-08 11:0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钱梦佳

钱梦佳

 

木版水印技艺是全世界最早的彩色印刷术,以木材为版、以水溶性材料为颜料,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被誉为“画刻印三绝”,有着中国印刷史的“活化石”美誉。

杭州木版水印技艺始于隋唐,成熟于宋代,繁盛于明代,在民国时期式微。如今,经过保护与传承,杭州木版水印技艺已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第一批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项目,让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色彩。


杭州木版水印技艺传承人魏立中


巅峰时刻

  

“今天下印书,杭州为上”,是宋代叶梦得在《石林燕语》里写的一句话。杭州木版水印技艺自吴越国钱镠用佛教巩固整治,随着佛经、佛画的大量刻画应运而生。至宋代时期,杭州的木版水印已经在全国名列前茅,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地区成为全国三大刻书印刷中心之一。

宋代杭州的刻书不但写刻精良,而且数量众多。王国维在《两浙古刊本考》里写道:“杭州府刻版有一百八十二种,嘉兴、湖州、宁波等地就有刻书三百余种,大部分为宋版书中之佳品。”

及至明代,胡正言创立“十竹斋”,在作品《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里采用“饾版”“拱花”等技艺的套色叠印技术,木版水印刻本变得更为精工细致、韵味高雅。饾版印刷根据印色需要,每色刻一小版,印时依序逐次套印,状如拼凑饾饤。这是我国出版史上一大成就,完善和发展了刻印技术,一直到今天还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装潢印刷。

这一时期,杭州木版水印技艺达到巅峰,而图书市场的繁荣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河坊街一带,密密开着二三十家民间印刷工坊,当时只要是杭州出品印制的木版水印统称《武林版画》,“武林派”也成了历史上十分著名的雕版流派,其中的《雷峰塔经卷》《西厢记》等印本享誉全国。

 


古为今用

  

随着时代更替,就像很多古老的手工艺一样,木版水印技艺从民国时期开始渐渐式微。西方传入的铅活字和平版印刷术印制便捷,在杭州印刷业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成为社会的主要印刷力量。木版水印技艺一度濒临消失,新生代工匠更是青黄不接。

痛感于此,著名文人鲁迅和郑振铎先生发起了抢救和保护十竹斋木版水印技艺的运动。郑先生辗转借来《十竹斋笺谱》,邀请北京荣宝斋的师傅用饾版和拱花术仿原件复刻,鲁迅先生则亲自撰写《重印十竹斋笺谱说明》:“纸墨良好,镌印精工,近时少见,明鉴者知之矣。”在这样一批优秀文化名士的努力下,木版水印技术也得到了复活和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指示下,木版水印技术出现再次振兴的势头。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派学生去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交流学习技艺,成立国内专业院校中最早的水印木刻工作室。

其后又成立水印工厂,张耕源、徐银森等人用7年时间重新翻刻了《十竹斋印谱》,与此一并翻刻和复制的,还有一批书画名作。因为在复制过程中多有技术创新,使得写意水墨画复制技术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杭州也成为了国内木版水印三大基地之一,驰名中外。

 

闪耀世界

  

2001年,传承人魏立中创立“杭州十竹斋艺术馆”,久负盛名却湮没数百年的木版水印名坊“十竹斋”焕发新生机。“十竹斋”凝聚起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如张远帆、吴山明、潘鸿海等,在他们的努力下,木版水印技艺朝着高、精、尖的方向不断发展。

由从前只能印制大不盈尺的信笺,发展到印制巨幅画作,如潘天寿的《雁荡山花》、吴山明的《知识青年》等;套色技艺逐步提高,由水墨淡彩而发展到可根据原作需求采用矿物颜料;复制作品也由现代书画发展到古代名画。唐王玠刻本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元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都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2012年2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在北京开幕,木版水印作为中国非遗第一次正式亮相就引起轰动,吸引了众多中外宾客的眼球,杭州十竹斋带去的数十幅作品被抢购一空……

2017年,魏立中历时3年创作完成的木版水印作品《廿四节气》系列在法国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展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观后欣然写下:“您对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印刷术的保护和恢复让我心生敬仰,感谢您让这古老的印刷术焕发生机。”

如今,杭州木版水印技术正以不息的人文情怀向人类共同遗产表达敬意,期待它像种子一般穿透土层,在新时代健壮生长,开出更美丽的花,结出更丰硕的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