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文旅融合燃亮“重要窗口”

2021-04-08 11:0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文缕

沈文缕

 

自北向南,是水乡古镇到田园村落;自西向东,是秀山丽水到海岛渔家……行走在浙江,步步如诗如画,仿佛置身一个全域美丽大花园。“十三五”期间,浙江在深入推进大花园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省,深化文旅融合新格局,跑出文旅融合新速度,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双万亿”大产业。


杭州河坊街吴山庙会


走实融合路

  

良渚玉雕、剪纸、韩瓶、茶艺……春节期间,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市集”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上演,非遗传承人坐镇雅集,搭建起了一座“露天非遗博物馆”,10万多游客到此打卡,在浓浓的年味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55项世界遗产。随后,这座尘封了5000多年历史的古老遗迹,以全新的面貌正式对公众打开了大门。文化保护和旅游发展齐头共进,成为浙江文旅融合的靓丽风景。

“十三五”期间,浙江不遗余力地对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保护,全国第一部关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省级地方性立法《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共有1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21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和南孔文化里深藏着浙江人民的精神密码,从井头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上山文化遗址能找到浙江发展的源头。”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看来,留住浙江文化的根脉,就是留住了浙江发展的源泉。

如何呵护根脉让其枝繁叶茂?浙江以文旅高质量融合为抓手,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增强诗画浙江魅力。“四条诗路”串联起全省文化精华、诗画山水,沿线累计建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区)28个。2019年,浙江设立全国首个文旅IP研究中心,1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居全国第一。

如今在桐乡,乌镇戏剧节、丰子恺艺术等IP效应充分释放;在江山,一曲《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使大陈村走向全国;在永嘉,山水诗、永嘉学派等文化元素尽显魅力。

文化赋旅游以灵气,旅游使文化更有活力。浙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快速增长,双双迈入万亿产业。截至2020年底,全省文化和旅游在建项目共2839个,总投资达2.01万亿元,文化和旅游项目投资实现“全年红”。

 

念好服务经

  

一阵春雨过后,放眼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四周层峦叠嶂、云蒸霞蔚,古村落白墙黑瓦,如同一幅山水长卷徐徐展开。古色古香的廿玖间里,店铺林立,一群心怀梦想的青年创客,引进地质科普、树皮画等特色项目,吸引游客驻足。

风景不止这里独好。从2017年提出“万村景区化”建设,到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浙江不断延伸全域旅游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旅游+”“+旅游”的形式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诗画浙江全域共享。

在嵊泗的蓝色牧场上,渔民载着游客做起了休闲渔家乐,离岛民宿、“舌尖上的嵊泗”天天上演;去磐安,游客们不会错过中药养生园、药膳一条街,该县“以药促旅、以旅兴药”的道路越走越宽;在遂昌,通过“高效生态农业+文创+乡村旅游”,美丽风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美丽经济。

在顶层设计的科学引领下,不断涌现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探索——

壮大民宿助力乡村振兴。浙江以标准化推动民宿规范化,民宿经济领先全国,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个全国民宿等级评定试点省;承担起草首个国家民宿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率先出台省级《品质饭店评价规范》地方标准。目前全省1.98万家民宿带动直接就业超15万人次,总营收超1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氤氲书香促进全民阅读。“十三五”期间,浙江全面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成遍布城乡的图书馆分馆956个、文化馆分馆762个、城市书房604家、农村文化礼堂17511家;基本实现市有五馆、县有四馆、区有三馆的布局,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逐年趋强的文化旅游竞争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6—2019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6%,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2%,对全省GDP的综合贡献超过18%。

 

打开新格局

  

2月5日小年夜,浙江50余家蓝媒联盟同步展开“云春晚”直播,引起强烈反响,仅中国蓝新闻客户端一个平台累计点击量就达68万。与此同时,“云上泽国——良渚文明线上主题展”在全球43个中国文化中心平台同步启动,为“世界看浙江”打开一扇新窗口。

疫情挡不住沟通的脚步,在“云端”,浙江与世界的对话始终热络。“十三五”期间,浙江坚持不断延伸拓展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诗画浙江品牌享誉海内外。通过举办2020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首届长三角古镇一体化发展大会等具有影响力的活动,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加快形成。

非常时刻,彰显文旅担当。为了尽可能降低疫情影响,省市县联动投放总价“10亿文旅消费券”“1亿元大红包”,省文旅厅和省财政厅在七大网络平台发放总价5亿元的旅游消费券,不断激发消费活力。首创“文旅绿码”,截至2021年1月,“文旅绿码”走进全国2300多家博物馆,服务超过3000万人次。

“在浙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日益融入文旅产业发展,而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它们走进寻常生活的速度。”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需求端看,近年来康养旅游、近郊旅游、亲子旅游、自驾旅游等消费需求加速扩张;从供给端看,数字化驱动的智慧旅游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和景区的管理水平。

目前,“诗画浙江文化和旅游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全功能上线,并实现省市县贯通,通过搭载“浙里好玩”,累计服务超过2500万人次。在德清,每到夕阳西下,“夜游、夜娱、夜食、夜购”成为点燃经济复苏的标志性“灯火”;在缙云,网红们在直播间卖风景、卖特产、卖文化,2020年网红直播销售额达6000余万元……

5年来,从率先推动文旅数字化转型到“文旅绿码”走向全国,从民宿产业的集聚到夜经济的风生水起,浙江积极改革创新,“重要窗口”的文化底色和旅游魅力持续彰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