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
浙江应急救援有支“空中骑兵”

2021-04-08 10:5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今日浙江记者  叶慧


直升机在螺旋桨的旋转声中升空,迅速前往指定区域实施救援,这样的空中应急救援“大片”场景,如今在浙江成为现实。

从2020年7月起,浙江启动直升机常态化备勤工作,高水平推进应急救援航空体系试点省建设。浙江提出:近期力争实现“全省区域范围内45分钟响应(15分钟准备,30分钟飞行),覆盖半径100公里”的国际航空救援先进水平。


航空救援队运送伤病员

 

不为所有,但为我所用

  

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救援范围广……兼具这些优势的航空力量当仁不让,是应急救援体系中的“尖刀”和“拳头”。对于饱受台风、洪涝影响的浙江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浙江的航空救援力量在两年前仍处于空白状态,遇到突发的自然灾害,只能派出无人机、固定翼航空器先行探测侦查,无法开展空地一体化的应急救援。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航空救援体系建设,要求科学统筹、保障资金,加快打造高水平航空应急救援平台。那么,人员、直升机、通航机场从哪里来?如何配备?

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凌志峰说,航空领域具有“专业性强、花费高”的特点,若抛开现有资源“从零开始”,显然不现实。在摸清全省航空应急救援资源底数后,应急厅决定采取竞争性磋商的政府采购方式,向具备救灾专业能力的通航公司购买直升机常态化备勤服务,“不为所有,但为我所用”。

2020年6月30日,浙江省直升机常态化备勤项目签约暨运行启动仪式举行,省应急管理厅与上海金汇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服务合同,7月1日正式启动直升机24小时常态化备勤工作,首批在杭州、宁波、温州、嘉兴、金华设立5个常态化备勤点,每点均部署一架AW139救援直升机,配备由机长、副驾驶、航务人员、机务维修人员、绞车手和救生员组成的救援队伍。

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救援和预案管理处处长叶建迅说,AW139救援直升机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性能出色的中型双发直升机,配备有绞车、索降装置、消防吊桶等装备,以及担架、呼吸机、除颤监护仪、吸引器、氧气瓶等医疗救护设备,可以执行搜救、空中救护、消防灭火、物资运送、空中勘察等任务。

 

协同救援,抢黄金时间

 

2021年2月21日下午,苍南县莒溪镇青山村发生森林火灾。到第二天上午9时,过火面积达到5公顷。

此时,应急救援直升机派上大用场。温州航空救援基地的直升机在30分钟内飞抵苍南临时起降点,机组人员与现场指挥部确认火情坐标和取水源位置信息后,立即取水挂桶、起飞扑救。与此同时,省应急指挥中心向省航空护林站下达指令,派出KA-32A11BC双翼直升机同步洒水扑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不间断作业、10多次的往返取水,青山村的山林明火被扑灭。

在谋划应急救援航空体系之初,浙江就注重协同救援,探索“5+3+N”航空救援模式,布局5架常年备勤直升机同时,将省航空护林站的3架直升机纳入统一调度,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协调相关单位或社会航空力量参与救援。

直升机的优势是“快”,能点对点开展救援。然而,没有完善的航空信息调度系统,“快”的优势就无从谈起。为此,省应急管理厅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如恶劣的天气、复杂地形等,深入研究直升机战术打法,建立现场指挥、前线指挥、航管指挥一体化指挥体系,形成同一任务区域空中、地面、直升机、无人机、固定翼等多方位协同指挥机制,从而对应急救援航空力量参加救援行动“看得见、叫得到、控得住”。

为达到“黄金一小时”救援国际标准,浙江加强“空地一体化”救援体系建设,在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丽水等市组建66支地面航空应急救援队伍,联合开展地空协同训练。

去年12月30日,舟山市定海区大猫岛一村民不慎受伤严重,岛上卫生院条件有限,定海岛际交通因大风全面停航。省应急管理厅根据请求,立即协调停驻在宁波的常态化备勤直升机赶赴救援,顺利将伤者送至舟山市中医院。今年2月,省应急管理厅与省120急救中心对接航空医疗救援工作,双方就平台对接、医院起降点建设、调度程序等达成共识,计划共同打造“空中120急救平台”。今后市民遇到突发事件需紧急医疗救援时,可以拨打120寻求空中急救了。

据悉,到目前,全省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的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建设完成122个临时起降点,建立道路交通航空救援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区应急救援联动,力争达到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省份的救援能力。

 

培优人才,确保打得赢

 

抢险救援是“与时间赛跑”的工作,培训选拔一批优秀的专业航空救援人才至关重要。然而,浙江航空应急救援工作刚刚起步,航空经验缺乏,专业人才紧缺。

善用外力,浙江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建设,依托民航、海事、公安等现有专业力量,联合航空救援专业培训机构,定期为优选的人才开展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

在位于永嘉县枫林镇的温州市消防培训基地,一场空中应急救援演练正在进行,救生员通过缆绳等工具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速降,把遇险群众安全转移到直升机内。基地负责人说,考的就是综合应急能力。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制订了详细的训练计划,要求应急救援直升机扎实开展飞行训练和实战演练工作,加强与部门沟通,力求补齐森林灭火、海岛救援等方面的能力短板。

与人才培养同等重要的还有备勤点日常管理。杭州市创新实施观察员驻点制,选拔了3名兼职观察员,进驻备勤点负责监督管理工作。3名兼职观察员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负责定期组织备勤人员进行安全学习教育、监督飞行适航状态、监督机组落实飞行安全主体责任,组织日常训练等,确保救援任务顺利完成。

据悉,根据《浙江省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方案》,浙江将对标国际水平,面向“全灾种、大应急”,建设航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不断扩大救援直升机的应用场景,力争到2035年布局15架直升机备勤,实现全省范围内15分钟响应、单点覆盖半径30公里,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