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源头植绿成“金” |
|||
|
|||
特约记者 蓝晨
绿海绵延,满目滴翠,山清水秀,春光正好。 阳春三月,开化县三万余名党员干部走向山林、田野,和当地群众一起义务植树。去年以来,全县新增造林面积1.38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58%。 从最初的种用材林,到种经济林,再到现在的种彩化林、发展林下经济、探索绿色金融,钱江源头的开化县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0年前在县乡公路两侧种下的水杉,如今让这条路成为浙江最美公路 种绿又护绿
40年前的开化县,光秃秃的山脊,尘土飞扬,以砍伐为主的发展导致山区生态脆弱和发展陷入困境。 对20世纪80年代初的植树造林,开化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周俊宏记忆犹新:“1982年,开化县委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山区县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必须把绿化造林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一抓到底。” 起初,植树主要以杉木、马尾松等能很快绿化荒山的树种为主。2006年开始,开化县将植树节扩展为义务植树周,增添了村庄绿化、通道绿化彩化、环城景观美化等内容,义务植树活动由环县城向乡镇、社区、村庄延伸。2013年,开化开始建设国家公园,植树造林实现了绿化到彩化的转型。 40年来,开化县共136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近2623万株,折合造林面积25.7万亩。森林蓄积量从491.5万立方米增加到1269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从60.1%提高到80.9%。 种树的同时,也重视护林。开化县打造出1支县级专业造林先锋队、15支乡镇造林专业队负责常态化种林、护林、育林,并从苗源、成木、森林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链条、全龄段、全方位管护模式,全面提升国土绿化区域“森林健康度”。“十三五”期间,全县共生产省调控珍贵品牌树种育苗210万株,生产杉木、楠木类等良种苗木475万株,满足新增国土绿化行动的同时,也保障了占比全省11%的购苗需求。
荒山成“金山”
走进开化县华埠镇新青阳村,只见村庄与山林之间连着一大片梯田果园,去年3月种下的枣树已有半米高。 村干部汪开生算了一本经济账。等枣子成熟后,预计3年盛产每亩可收入3000元,每年可增收10余万元。村里还打算在果园以及周边山林里养400多箱土蜂,户养10箱蜂,户均年收入可增收6000元。 在桐村镇门村村,太秋甜柿种植基地上也是一派忙碌景象。去年,全村共种植了8000多棵柿子树,共117亩。今年2月扩种了1200棵,共20亩。“太秋甜柿的售价为每公斤40—60元,亩均收益达到3万—5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村副书记童樟民说。 近年来,开化县在种绿的同时,大力开展以“花开百村、果香万家”为主题的植树活动,种植蜜源林、景观林、水果经济林,打造集赏花摘果、生态科普、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特色休闲旅游景观节点。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100个‘花开百村、果香万家’示范村。”开化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开化还推出“树长制”,为全县7119棵古树名木找到了监护人。 不仅如此,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开化以“一亩山林万元钱”建设为重点,提高桃树、薄壳山核桃、太秋甜柿、油茶等苗木在国土绿化行动中直接种植获利比重,并推广林下种植珍贵中草药、箬叶和竹林养殖生态鸡、竹林套种竹荪、中蜂养殖等特色综合开发、立体经营模式,已配套建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6个。目前,全县林下经济产值约6.8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中蜂种群已达3.9万群,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抓住衢州市成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契机,开化县还创新推出“一点碳汇点绿成金”模式,对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农林大学等单位,探索建立林业生态补偿市场机制,推进林业碳汇交易试点,用金融手段“卖空气”。未来,林农通过电商平台不仅可以出售传统农林产品、流转林权获得收益,还可以出售林地相应的碳汇指标,不砍树、不伐木,守着绿色就能致富。
上世纪80年代开化干部群众植树画面 种彩增色彩
杨林镇蕉荷村村民程建新经营着300多亩山场,过去,他一直以经营木材为生。自从开化县开展国家公园建设,要求美化、彩化,他就渐渐坐不住了,开始种起了“彩色树”。 “随着国家公园的创建,栽植树种发生了很大变化。”周俊宏说,从杉木松木等用材树种向银杏、雪松、枫香、楠木、红枫等珍贵彩色树种转变,种出一片片好风景。如今在开化,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不光要多种树,还要调结构、优品种、增色彩、美景观,不断提升生态品位。 齐溪镇龙门村原本“人贫地瘠”,近年来声名鹊起,成为游客眼中的“避暑胜地”。凭借好风景,村里陆续开起50多家民宿,“迎香阁”民宿的老板张夏九是村里资历最老的生态护林员之一。“20年前‘穿衣靠养猪,用钱靠砍树’,现在不一样了!”他说,“彩色林一片又一片,村庄更美了!”如今,龙门村一跃成为国家3A级景区。 在开化,像龙门村这样从“卖山林”到“卖生态”,实现美丽蝶变的例子比比皆是。全县还筛选出50处林相单一、景观较差的通道沿线、村镇周边林地,通过实施森林抚育、林相改造、林木补植、彩化绿化等森林健康经营示范点工程,实现彩化美化,培育优质森林资源。 2020年以来,开化共完成森林抚育4.56万亩,完成珍贵树种造林4000亩、112万株,混种柏木、枫香、木荷等树种160万株。当地还依托森林资源,做精康养研学,打响森林休闲养生品牌。目前,全县已推出“醉氧路线”“追花逐蜜”“中医养生”等10条康养研学路线,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分别达62.95亿元和834.26万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