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扶贫路上的“孺子牛”

2021-04-08 10:0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岑文华

今日浙江记者  岑文华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大会上,浙江推荐的35名个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殊荣。他们在脱贫攻坚一线贡献浙江力量、书写浙江担当,他们的故事催人奋进,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

 

扛一份担当

 

2015年,浙江全面消除“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2020年低收入农户同步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目前,浙江对口帮扶的四川、贵州、湖北、吉林4省8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成绩背后,凝聚了全省脱贫攻坚战线上党员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奋斗与坚守。

宁海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仇贤林从2009年开始就从事扶贫工作,11年间60余次深入对口帮扶的贵州省晴隆县,航程相当于绕地球5圈。他奔走牵线20多家企业在晴隆投资近10亿元,直接带动晴隆3万多人脱贫。

舟山市普陀区六横镇大社保工作科科长钟佩玲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在一线摸底。2014年担任扶贫干部以来,她累计走访困难群众1000余户,发放各类救助金1000余万元。近两年,钟佩玲欣喜地发现,镇上的救助报告逐年减少了。

2011年,台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张新建到仙居县溪港乡金竹溪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他上山头、下田头、到灶头,厘清村庄发展方向,启动建设新农村。他四次任期届满,又四次被村民联名请愿留任。昔日的破落山村成为美丽新家园,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两番。

……

打赢脱贫攻坚战,作风要过硬、本领需高强,浙江扶贫干部以苦干实干打底,不断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杭州市帮扶黔东南州工作队领队沈翔带队深入近200个乡镇、400多个贫困村调研,探索筑巢引凤、以短养长、东品西移等十二大精准帮扶模式,“山凤凰”基金、网易品牌共创脱贫计划等典型案例成为全国样板。

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被广大浙商视为义不容辞。浙江长龙航空有限公司累计投入数十亿元、亏损近3亿元,开通老少边红地区“扶贫航线”230余条。去年疫情最严重时,长龙航空确保恩施、凯里、阿克苏等独飞帮扶航线不断航、不停航,并在复工复产期间安排被帮扶地区人员返浙务工包机。“虽然亏钱,但是值得!”公司董事长刘启宏说。

 

兴一方产业

 

近日,四川省广安区白马乡梧桐村湖羊生态基地负责人游汉钟用师傅张开荣教的办法对湖羊进行春季瘟疫防治。养殖湖羊给游汉钟带来了致富好盼头:“加上年底分红,去年家庭年收入能有4万元。”

2013年以来,浙江湖州启动湖羊进疆、入川等扶贫项目,经过不断发展,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推广模式。为养好、育好入川湖羊,援川专技干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开荣3次主动延长挂职年限,指导广安区建设湖羊种养循环生态基地6个,完成湖羊引种6210只,直接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如今,湖羊产业逐渐成为致富“领头羊”,张开荣也被当地人称为“领头羊中的领头羊”。

东西部扶贫协作,浙江坚持“输血”更“造血”,2016年以来实施帮扶项目4365个,组织1804家浙商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兴业。一个个欣欣向荣的产业,一处处抱团共赢的“飞地”,不断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四川省若尔盖县挂职工作期间,嘉兴市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干部王全华有效衔接南湖、秀洲两个飞地园区实体运作,协调“南湖—若尔盖”飞地园区首期分红1000万元收益与贫困人口增收联动机制。他全力推进若尔盖首个高品质融合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园区带贫工作机制,保障入园企业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以数字化改革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浙江安厨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桢致力“大数据+产业”精准扶贫,让产销高效联动、农民增收。由她筹建的“网上农博”平台,为农业主体提供免费“技术服务、运营管理、营销工具”,一年实现产销对接超1.2亿元。她还组建研究院,用农业大数据为浙江26个加快发展县提供农业行业研究、部门监管、产业规划等服务,为农民个体化、农业主体生产经营融资贷款和保险等提供决策参考。


在贵州普安,来自安吉的“白叶一号”扶贫茶已满目葱茏


留一支队伍

 

“Hello!”绍兴市越城区秀水小学的英语教师王怡还记得,自己第一天跨进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小学的课堂时,孩子们默不作声,再多问几句,有的甚至哭了起来。

2018年,王怡和同为英语教师的丈夫主动申请,带着孩子举家远赴马边支教。她从零开始,创设情境课堂、创新作业形式,帮学生提兴趣、练听说;在学校创立英语学科工作室,定期开设示范课、教研沙龙,鼓励英语教师参加“推门课”;还经常送教下乡,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传递到小凉山腹地的乡镇小学,传帮带全县一大批英语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扶贫先扶智。2016年以来,浙江精准对接对口地区人才需求,累计选派222名党政干部、9193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帮扶地区,建立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市凤凰中学挂职任“第一校长”期间,慈溪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副主任黄百央首开黔西南州第一家“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工作坊”,开展“融入式”跟岗、“倾情式”帮扶、教师“心灵导师”志愿者等系列活动,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既然来了,就要干一番实事!”2016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汪四花来到医院对口帮扶的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台江县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当时,医院只能看感冒发烧等“小病”,设备陈旧,人才匮乏。她率领团队制定和改进300多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将先进管理理念融入医院日常工作;探索“组团式”与多学科相结合、导师制带教与双向考核相结合、专家派驻与发展需求相结合等“五结合”帮扶模式,培养过硬的临床和管理团队。

5年来,汪四花与近20个学科、44批次70名帮扶专家一起,创建学科及平台18个,开展新项目新技术103项,其中本土医师独立胜任81项;台江县人民医院也从原来的“垫底”医院,蝶变为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县级综合医院。

“帮扶一时,牵挂一世,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将继续在统筹衔接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发挥作用,护佑人民健康,这是我心中沉甸甸的责任。”汪四花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