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
祝福尽在歌谣里

2021-06-17 15:3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许淑瑶

许淑瑶

 

“福也!”“好啊!”喝彩师嗓门高亢,众人齐声应和,一来一往,此起彼伏。嘹亮的喝彩响彻乡野,在绵延的时光中润物无声,融入常山人的生命里。她将人世间顺乎自然、长幼尊卑的秩序法则,经一代代人传承了下来。2014年,常山喝彩歌谣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山喝彩歌谣


喝声悠长

 

喝彩习俗,古已有之。北魏温子升所写的《闾阖门上梁祝文》描写的便是南北朝时期的喝彩。在常山县,喝彩自古流行在结婚、上梁、祝寿、春种等民间活动中。根据《常山县志》《球川县志》记载,民间结婚闹新房喝彩歌谣在球川等乡镇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常山歌谣的彩词保存完整,演绎仪式讲究,至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在一起。

喝彩,在字面上便洋溢着祝福与喜庆,主要是图吉利、热闹。喝彩的传承方式一般都是通过父子间、师徒间进行口传心授、代代传唱。目前常山能找到的最早的喝彩文本是清光绪年间的《贤良词》。彩词往往押韵工整、流畅和谐,表达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常山喝彩歌谣可以分为四类:一是风俗喝彩,如举行结婚仪式、建造新屋时的喝彩;二是节令喝彩,如迎新年贺新春、闹元宵接龙灯时的喝彩;三是行业喝彩,如新店开张、金榜题名时的喝彩;四是劳动喝彩,如榨油号子、打夯号子时的喝彩。其中,风俗喝彩最为常见,尤以婚庆、上梁、生日祝寿、丧事四种喝彩为代表。

 

喝彩大事

  

“人生两大事,造屋娶媳妇。”这一说法在常山当地由来已久。自然,对建造房屋和迎娶媳妇这两件大事,喝彩必不可少。

造屋,是创立家业的基础。其中,上梁是建房竣工前安放屋顶主梁的重要仪式。在常山喝彩歌谣中,彩词数量最多、出现时间最早的便是上梁喝彩,它承载着人们对平安吉利、家业兴旺的愿景。

“伏以:天地开场,日月同光;今日黄道,鲁班上梁……”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上梁仪式在开场喝彩中正式开始。开场、赞梁、敬梁、祭梁、升梁、浇梁、抛梁、晒梁……程序井然,喝彩声声,喝彩师每吆喝两句,众人就报以高亢的一句“好啊”。抛梁喝彩时,喝彩的互动迎来高潮——工匠师傅一边喝彩,一边将馒头抛向人群,底下的人一拥而上,喜不自胜,希冀得到鲁班先师的祝福,场面盛大而震撼。

如今,虽然很多房屋已经很少用到木材栋梁,以至于无“梁”可上,但常山当地人仍会举行象征性的上梁仪式,喝彩迭起,亲朋满座,把酒言欢。

关于人生的另一件大事——结婚,喝彩习俗同样精彩纷呈。接新娘喝彩、拜高堂喝彩、入洞房喝彩、闹新房喝彩……每个环节的喝彩都有讲究。以闹新房为例,喝彩师领着众人以喝彩的形式向新娘要果子吃,喝出“十看新娘”彩,每一看新娘,新娘就要在托盆中放一样吉祥食物。整个婚礼,贯穿着喝彩师情绪高昂的领彩声和众人气势磅礴的“好啊!”用这样最直接、最“声”入人心的方式,为新人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此外,为孩子庆生、为长辈祝寿的生日祝寿喝彩,祝福已故之人登上极乐世界的丧事喝彩,都是源远流长的常山喝彩习俗。

一声喝彩,祈诸事顺遂,求四季平安。

 

喝到心里

  

喝彩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如吸水的海绵丰富多变。喝彩歌谣的传承发展,立足于敬德存慧的朴素民风,依托于富有时代气息的彩词以及聪明智慧的当代喝彩师,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福也!好啊!芳村人民生活喜洋洋!好啊!好啊!今天有了共产党,人民生活响当当!……”“福也!好啊!2020好运‘鼠’不尽,爆竹声中迎新春,全面小康高水平,2020更惠民,福也……”前后押韵、节奏感强的彩词,最重要的生命力在于喝到人们的心坎里。

富于智慧的常山人,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了民间喝彩师,将党的惠民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的巨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景蓝图等,以喝彩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喝彩这一传统紧扣新时代的脉搏。

常山喝彩歌谣的流传,更离不开常山县政府和当地非遗传承人的助力。《常山喝彩歌谣》、连环画《喝彩》等书籍的编写,喝彩歌谣市场化的探索,县实验小学、招贤镇中心小学等传承教育基地的设立……在非遗传承面临的挑战面前,方法总比困难多。

在常山喝彩歌谣第六代传承人曾令兵的眼里,喝彩的生命在于互动。“我希望喝彩通过改编,应用到生活当中。比如我今天收稻子了,我先喝一段彩;出门了,我也喝上一段彩,祈求一个平安;客人来了,也用彩词来迎接。久而久之,这就会成为常山的一种现象。”这或许就是喝彩最为理想的状态,它不仅成为人生大事的注脚,也落入平日里的微小瞬间,化作面对一切的乐观姿态。

“福也!”“好啊!”在这令人会心一笑、喜上眉梢的唱和里,人们为勤劳勇敢的自己喝彩,为富足美满的生活喝彩,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喝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