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乡村札记
种出一片“水下森林”

2021-08-16 11:3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陈国松

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主任  陈国松

 

2019年,我到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工作。这里,千条港汊纵横交错,拥有原生态保持完整的下渚湖湿地,800多种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

在县治水办工作的经历,让我对水一“汪”情深,喜欢跟人聊水,到街道工作后依然保持这个习惯。一次下村调研,我看到一名农妇在河埠头洗衣,就上前和她打招呼:“你觉得水变干净了吗?”农妇却说:“以前水更透,能看到底下的水草。”

这次闲聊让我想通了一件事:政府治水追求数据指标,老百姓的观感也很重要。对老百姓而言,清澈水质要肉眼可见、可亲可感。

怎么提升水体自净能力?我一有空就去坑塘边,观察思考。有一次,我来到双桥村,看到村里的虾塘水特别清澈,是不是塘中的水草发挥了作用?

带着这个猜测,我找到浙江大学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们告诉我,在虾塘,“水生植物—浮游生物—鱼虾贝类—微生物”共同营造了一个完整水生态系统,通过循环自净提升水质。浙大老师还告诉我一个“秘诀”:多种水草,池塘就能见鱼虾。

得到指点后,我立即组织村干部开展种草行动。然而,种草没有想象中简单,我们走过不少弯路。

选择什么品种?征询村民意见后,我们选择下渚湖的原生水草——苦草。可苦草种下去,叶子长得飞快,水面看上去乱糟糟的,还要花钱请人下水修剪。我们又去请教浙大专家,他们推荐沉水植物——矮生苦草,生长在水底,美观还不用修剪。

选定品种后,种植密度也很讲究。一开始,二都村种下的矮生苦草太密了,因为通风条件差、光照不充分,净水功夫施展不出来。后来在其他池塘试验,又因为种植密度小,杂草乘虚而入。

带着这个种植难题,我们再次请教专家,他们给出答案:沉水植物的覆盖面积比例要不小于70%,水深控制在1.20米以下,确保沉水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经过不断试错和请教,街道和村干部种草种出了经验。每个小池塘,只要种下水草几个月,浑浊的水就会变得清澈见底,水质从Ⅴ类升至Ⅱ类,塘中又见鱼虾河蚌,引来水鸟觅食。

经过两年多努力,下渚湖街道建成了2.5公里的生态长廊,沿途是一个个清澈如镜的小池塘,塘中水草摇曳生姿,小鱼青虾来回穿梭。我还专门买了一部水下相机,用来拍摄一个个生机盎然的“水下森林”。

多年的治水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萌生了筹建治水体验馆的想法,打造一个课堂与现场、体验与成果相结合的治水科普教育平台。

说干就干。筹措资金、选定场地、设计建设……科技感十足的沉浸式治水体验馆一亮相,就吸引一批批村民和学生前来参观。村民们戴上VR眼镜,模拟河长巡河;走进沉浸式空间,感受水环境的变化……他们感叹:河道池塘由“脏”到“净”再到“美”,治理过程真不容易,以后大家要主动参与到护水行动中来。

听着村民的交谈,我心想:建设体验馆的初衷达到了。今后要继续完善功能,把体验馆打造成培训基地,让每个村民都成为护水使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