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1年第十六期
结对帮扶助力山区跨越式发展

2021-08-31 17:3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王通林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王通林

 

山区26县能否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事关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农村工作本质建设为基础,积极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进一步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努力推动山区26县同步迈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确保共同富裕路上“最容易掉队的一个都不掉队”,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增添“三农”风景。

  

突出系统创新集成

构建新型帮扶体系

  

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广泛整合力量,加快打造政企协同、山海联动、高端要素扩容下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帮扶共同体。

加强帮扶体系创新。聚焦共同富裕目标,在“帮户、扶村,联乡、带县”帮扶机制基础上,迭代组建26个省级帮扶团组,精心选派259个驻村工作组,瞄准山区26县、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低收入农户三类对象,健全“一县一团”“一村一组”“一户一策”帮扶机制,集成帮扶对象、帮扶政策、帮扶资金、帮扶体系,形成县带村、村带户的系统化帮扶新格局。

推动帮扶资源倾斜。聚焦产业项目、重大平台、公共服务、人才技术等重点,区分农文体旅、交通水利、科技、消费等13个专项,进一步细化山区26县帮扶政策。坚持山区26县所需、帮扶单位所能,尽可能发挥单位优势、统筹行业力量,组团式引导和推动各类优质资源予以倾斜,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增强动能。

汇聚多方力量帮扶。在保持上一轮省直部门、高等院校、三甲医院、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山海协作经济发达县等结对帮扶力量不变的基础上,新增264家优秀民营企业作为新一轮帮扶单位。在帮扶工作中,既注重传承好原有帮扶单位结对经验,又注重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优势,更注重运用好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慈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结对帮扶合力,助力构建山区26县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机制。

  

紧扣山区发展重点

推进帮扶任务集成

  

围绕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明确结对帮扶重点,细化帮扶任务清单,明确牵头责任单位,系统化、集成化推进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

落实团组帮扶任务。按照“跳起来摘桃子”的工作要求,“十四五”期间,督促每个团组结合结对县发展实际,协助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帮助推动“产业飞地”落地建设,多渠道筹集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协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省农民与山区26县农民收入倍差从1.32缩小到1.2以内,全省农民与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差从2.22缩小到1.85以内。督促每个帮扶单位帮助结对村争取资金100万元以上,每年筹措1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帮扶结对村低收入农户。

落实专项帮扶任务。立足农业农村部门职责,帮助山区26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逐县派驻科技特派员团队,支持推广应用山地丘陵小农机,推动帮扶县科技成果转化、特色产业开发。支持每县建设不少于3平方公里生态产业平台,实现省级农业产业平台在26县全覆盖。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在山区布局,打造30条高能级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做大做强“一县一业”。优化山区“三农”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山区绿色金融改革,发挥金融帮扶“四两拨千斤”作用。

落实强村惠民任务。突出以人为核心,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力以赴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争取到2025年,26县打造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示范带50条、未来乡村试点3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3000个,村级集体经济最低收入翻番,年总收入从15万元增加到30万元。推动优质医疗、教育、人力资源精准下沉,全力打造县域医共体和新型教共体,实现优质资源纵向贯通、横向互通,努力扩大当地群众受益面。每年组织开展助学、助残、对接偏远山村等慈善帮扶活动,显著提高群众获得感。

  

顺应重心转移形势

转变结对帮扶方式

  

聚焦“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转变帮扶方式,助推山区26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从民生改善向“造血”帮扶迈进。2020年,全省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行动圆满收官,“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清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新一轮结对帮扶,不仅要巩固拓展原有的教育、卫生等民生类帮扶成果,更要加强高效生态农业、重大项目招引等产业类帮扶,变短线“输血”为长远“造血”,全面增强山区26县内生发展动力。

从点片结对向全域覆盖迈进。围绕“全域帮扶、高效治理”方针,在“帮户扶村”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联乡带县”,推进帮扶力量向山区26县、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低收入农户全覆盖,帮扶模式由原先的政府单一结对为主,转变为政府牵头主导、各市场主体共同发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域结对帮扶新模式。

从传统形式向数字帮扶迈进。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加快推进农户帮扶“一件事”改革。依托省内帮扶数字化监测平台,把帮扶举措、实施效果与多维度监测评价贯通起来,健全低收入农户精准识别、返贫实时预警机制。加快迭代升级低收入农户数字化帮促系统,加快实现山区26县覆盖,打造更多的多跨协同帮扶应用场景。

  

坚持目标效果导向

健全高效帮扶机制

  

坚持目标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激励担当作为,推动帮扶工作落实落细。

完善结对互动机制。建立团组单位、山区26县定期联络机制,针对性开展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着力构建帮扶主体间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督促帮扶单位建立“领导挂点、干部驻村、单位支持”运行机制,与派驻人员所在村实行责任“捆绑”,统筹派出单位力量和资源支持乡村发展。督促结对县积极支持团组单位工作,加强对驻村工作组及常驻人员的工作条件保障,建立常驻人员联席月例会制度,有效推动结对帮扶工作顺利实施。

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作为结对帮扶工作牵头单位,主动做好政策谋划、督促指导和工作评价,定期召开结对帮扶团组长会议。督促团组组长单位做好本团组的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每年召开团组会议不少于2次。督促团组成员单位加强与重点专项任务牵头责任单位的联系,定期交流工作进展,推动实现部门联动、信息共享、资源优化。

完善考评激励机制。实行结对帮扶“双向赛马”考评机制,对山区26县承接帮扶工作成效“一年一排名”,对团组单位落实帮扶任务及成果“一年一评优”,对成绩突出的结对帮扶单位和个人“两年一表彰”,全面强化担当作为、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