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涵养“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2021-09-01 10:1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李燕

李燕

 

打造“重要窗口”,人才很关键。如何促进人才柔性流动,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是浙江正在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浙江通过布局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人才飞地”等创新举措,让人才“不必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构建起人才共享共用、协同创新的好生态。


意大利专家在车间指导

 

装上“最强大脑”

  

“与其他企业的工程师合作开发产品,这在以往想都不敢想!”说起协同创新中心的工程师共享机制,浙江东方缘针织有限公司负责人由衷感慨。通过与原料方面的工程师合作,企业成功自主研发“菠萝袜”“可乐袜”,发布首月就获得超600万件订单,成为年度“网红袜”。

去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确定了绍兴柯桥的纺织印染产业、宁波北仑的高端装备产业等14个试点。通过集聚一批海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共享技术、成果、人才等资源要素,为地方特色产业装上“最强大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在瑞安智能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教授俞小莉常驻这里为企业的创新“问诊把脉”。除了像她一样的10位专职工程师,中心还多元配置了兼职工程师。对内,组织行业龙头企业成立“智能汽车零部件企业创新联盟”;对外,与意大利都灵汽车学院、日本技术士会签订海外顶尖工程师协议,每年开放1000个名额,推动双方人才双向流动。

针对民营企业“难引天线”、校院人才“难接地气”、“土专家”难有“用武之地”等问题,协同创新中心以协同共享、双向赋能为宗旨,绘制从顶尖到基础、国内到国外、上游到下游的“工程师分布地图”,全面激发浙江特色产业人才引力效应。

各地“各显神通”集聚工程师。宁波北仑区借助国家外专局、企业海外研发机构、中外合作平台等招募海外工程师;平湖借力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等地高校广泛开启校企合作;杭州余杭区依托本区域内的科创平台,发挥其人才、项目、设备等资源优势,实现工程师集聚效应。

“让企业到中心就能找到想要的人才和技术,让工程师深入企业车间,推动平台创新资源、制造资源、服务资源协同共享。”浙江省委组织部这样定位和要求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截至目前,14个中心已集聚研发团队163个,工程师2343人;服务企业1410家,解决共性技术难题146个,个性技术难题614个,转化技术成果290项,组织技术培训10662人次,广受各界好评。

 

共享“人才红利”

  

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如何让后发地区享受先发地区人才红利,实现区域间人才共享共用、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浙江还有“人才飞地”。

8月4日上午,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秋滨工业区自嗨餐饮管理(金华)有限公司生产线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一盒盒试生产的自嗨锅产品从生产线上“飞”出,预计今年销售额能达3亿元。这家去年从上海引进开发区的企业,现在一头在上海,七八十位研发人员在上海虹桥“科创飞地”里潜心搞开发;一头在金华,几百位工人忙于生产。

“这就是‘飞地’的魅力,它可以让金华的‘身体’搭上上海的‘大脑’,一起乘风破浪。”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中心总经理陈彩虹说。通过上海、杭州4块自营“飞地”,金华开发区已吸引7家企业350多名研发人员入驻,仅去年就新增专利授权28项,软件著作权7项。

去年11月19日,总面积近800平方米、聚焦海洋生物和海洋旅游产业的“舟创未来”嵊泗人才飞地在上海海洋国家大学科技园启用。至此,舟山市已有6个“人才飞地”在上海、杭州、宁波投入使用,实现市本级和各县(区)全覆盖。“孵化在飞地、产业化在本地,研发在飞地、生产在本地,前台在飞地、后台在本地”的“人才飞地”,成为舟山引才聚才的新高地。截至目前,“舟创未来”人才飞地入驻企业已有60家,入驻人才超过280人。

“人才飞地”同样为丽水提供了“引才难”的破题路径。近年来,丽水市借势杭州、宁波等地区位优势建立“人才飞地”,构筑“工作生活在外地,创业贡献为丽水”的聚才模式,在浙江省内建设飞地3个,其中,浙江人才大厦先导区入驻的6家丽水企业已引到急需紧缺人才19名,用“远水”解了“近渴”。

变“本地筑巢”为“邻凤筑巢”,通过跨行政区域建设飞地孵化器,实现研发、生产两地化。在浙江,这样的“人才飞地”越来越多,飞地的汇聚效应迅速辐射和覆盖到更多地区。

 

供给“阳光雨露”

  

走进宁波高端装备海外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大厅,由出入境审批、外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法务咨询等部门组成的现场办公窗口次第排开,贴心的服务细节比比皆是。“海外工程师在宁波开展工作、服务时遇到什么困难,窗口都能帮忙解决。”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服务是浙江人才生态最大的特色,也是广大人才最认可的优势。2018年,浙江从人才反映最集中的房子、车子、孩子、本子、票子等“五子”问题抓起,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浙江提出办好营造优良生态八件人才实事,其中四件聚焦人才发展金融、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成为对以往解决“五子”问题人才服务的再升级。

如果说“五子”问题是让人才宜居、促人才扎根的沃土,那么,另外四件实事,“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综合体”“无处不在的人才交往空间”“营造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人才精神激励”,则是人才成长所需的“阳光雨露”。

今年以来,浙江全面推进人才工作数字化改革,通过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着力打造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人才码”就是其中的典型应用。

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聚焦人才高频服务事项,系统集成,形成纵向覆盖省市县、横向打通各部门的人才服务网络,人才凭码享受全省各地人才服务。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人才服务领域的运用,推动服务界面从“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人才评价从“人工评审”变为“智能画像”,政策兑现从“串联审批”变为“智能直享”,项目管理从“耗时费力”变为“无感监管”,人才服务从“各自为政”变为“一键办事”。

“在浙江,产业吸引人才,人才吸引人才已蔚然成风。”2005年即落户宁波的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