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浙江实践

2022-08-15 15:1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杨晨

今日浙江记者  杨 晨


生态资源既要“护”,也需“育”。目前,浙江高规格召开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暨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明确美丽浙江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任务。

作为美丽浙江建设的新主题,浙江将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成效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增色添彩,努力绘就“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与自然美丽和谐新画卷。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多维保护

筑牢生态根基

  

被誉为杭州“城市之肾”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静卧在杭州市区西部。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植被良好,水网、河道、水塘、潭池、沼泽、滩涂、岛屿等构成独特的水域生态景观。

20多年前,这里的水质和环境曾一度恶化,少数地方甚至鱼虾绝迹。多年来,通过改善水体、严控污染、优化生态环境、常态监测等多种方式,西溪湿地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干扰,形成了“一曲溪流一曲烟”的独特湿地景致。

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西溪湿地整体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部分核心区域可达Ⅱ类。湿地维管束植物增加了73种,现为784种;鸟类增加了10种,现为196种;昆虫增加了6种,现为898种;鱼类稳定保持在56种。湿地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2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

焕然一新的西溪湿地仅是浙江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冰山一角。多年来,浙江始终坚持将生物多样性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率先实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深入推进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县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等工作,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让越来越多珍稀动植物进入大众视野。

2021年,浙江累计发现9个新物种和一批珍稀濒危、多年未见的物种;在6个市县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试点建设,建成4个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浙江作典型发言并吸引30万人次关注浙江线上展。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魅力,正在浙江不断彰显。

 

创新模式

放大生态优势

  

泰顺罗阳镇大溪源村位于一个峡谷,四面环山,过去发展经济不占优势。如今,当地依托山水资源和适合蝴蝶生长的气候,开发出大溪源蝴蝶谷项目。古老的大溪源,伴随着翩翩起舞的蝴蝶,成为了旅游打卡绝佳之地。

“峡谷、蝴蝶,组合起来就是吸引力。”大溪源蝴蝶谷负责人牛彪介绍,蝴蝶谷共有100多个蝴蝶品种,其中30多种由村内养殖,其余均“闻香而来”,与原生态的溪流、夹岸溪花、沿溪步道交相辉映,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溪源蝶变”景象。仅2021年,蝴蝶谷就吸引了十几万人次前往,全年收入近200万元,有力带动了乡村振兴。

围绕生物多样性主题,浙江不少地方找到了发展的新路径。

金华市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创建,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多栖息地和“避风港”。在此基础上,通过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丽水市在建成龙泉住龙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庆元坑里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莲都九龙湿地萤火虫主题公园之后,不仅围绕体验地打造集科普研学、周边产品研发、课程开发于一体的全过程生物多样性体验产业链条,还在全省率先发布丽水市“十佳观鸟点”,引导生态旅游产业向高端自然体验方向发展。

温州市泰顺县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建立“生物多样性+产业”共赢发展模式,打造了泰顺三杯香、泰顺猕猴桃、泰顺杨梅等一批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并凭借以“生物多样性”为主攻方向的省级博士后工作站,打造高端科研平台集群,为绿色赶超发展持续赋能。

随着生物资源的不断挖掘,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正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相结合,不断放大生态文明新优势。

 

全民参与

厚植绿色风尚

  

“你好,我和同事在送外卖回来的这条路上,发现有个像黄鼠狼一样的东西,可能是穿山甲。”近日,台州市仙居县外卖小哥章科强拨通报警电话,经相关部门认定是中华穿山甲后,又连夜驱车将其放归到仙居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内。

在浙江,类似的暖心之举数不胜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全民共识。

走进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随处可见生物多样性体验课程和体验线路,人人争当讲解员和志愿者。“我们鼓励村民主动担当‘代言人’‘守护者’,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发声。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其中,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龙观乡党委书记虞挺说,龙观乡在2021年底同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项目,已有5万余人次参与相关活动,项目获评2022年全国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为提高公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关于开展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建设的通知》,明确了选址、设施等建设原则,并公布了第一批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名单,将全民参与的氛围推向了新高潮。

“作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既承载着发展的‘大目标’,也蕴藏着民众共富的‘大愿景’。”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执法、科技、财政、数字化等组织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完善的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多部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亟待突破的难点。

对此,记者了解到,《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目前已完成历时7个月的中期评估,相关成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世界资源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的生物多样性专家学者高度肯定,并通过论证。

在新的起点上,省生态环境厅将组织修编该行动计划,以更好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为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新路子提供支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