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大家专栏
“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

2022-08-31 14:5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小文

叶小文


中华民族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今天又在大步迈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因此,我们有资格讲“文化自信”,也有底气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到国外讲中国,就要了解国外民众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尤其是面对信仰基督教的西方民众,要针对他们对中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疑虑,有的放矢、释疑解惑,实现以“文化自信”赢得“文化他信”。

那么,如何有效宣传阐释?除了摆事实,也得讲道理。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深刻、真诚、一贯和牢固的,这些特点既有现实的理由也有历史的根据,既是理性的抉择更有法律的保障。

深刻:中国共产党对宗教问题有深入思考,认为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与主张辩证唯物论并不冲突。中国共产党主张的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客观事物存在、发展和变化有其内在规律,认为任何对违反客观存在、客观过程的内在规律的外部干预,任何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处置,都是有害的。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是基于对客观存在、客观过程、客观规律的尊重。

真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群众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体现在诸多方面,当然也包括人民群众对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选择权利。中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各类信教群众近2亿人,他们都是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处理与宗教界的关系,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

一贯:中国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作基础。中国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社会对宗教持包容态度。各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历来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相适应。今天,中国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对宗教教义教规作出契合国情和时代要求的阐释。“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凡在中国的宗教,都认这个理、服这个理、守这个理。信教与不信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牢固:中国尊重宗教信仰自由有宪法和法律作保障。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宗教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2017年修订公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强化了对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界合法权益的保障,规范了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保障的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加全面有力的保护。

言之高下在于理,道无古今惟其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当然也是我们赢得“他信”的根基。中国文化,始终以自信赢得他信,在他信中更有自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