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政解读
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
——《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解读

2023-02-20 10:4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科轩

沈科轩

  

为着力构建“315”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我省今后五年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六大行动。

 

制定背景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作出一体部署。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强调要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省首位战略,对我省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创新深化为战略核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推出支持“315”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政策措施,为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升级版,加快形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提供政策保障,为奋力推进“两个先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提供强劲动力。

《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的目标:到2027年,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建设取得更大突破,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取得更大进展,体系化创新能力和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的战略目标,提出实施六大行动,明确19项重点任务。

实施重大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一是打造新型实验室体系,重点是支持之江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和新型举国体制的实践样板,打造国家实验室基地群,高水平建设省实验室,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二是建设高水平大学,重点是大力实施院校“双一流196工程”,重点加强“登峰学科”建设,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等。三是打造产业驱动、需求导向的技术创新中心体系,重点是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牵头组建省技术创新中心、省产业创新中心、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四是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和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是推进超高灵敏极弱磁场和惯性测量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高质量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20家等。

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行动。一是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是迭代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倒逼、引领、替代、转化“四张清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0个以上,带动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超1000亿元,取得硬核科技成果500项以上。二是创新科技攻关机制,重点是建立市场导向的科研项目立项机制,深化揭榜挂帅、赛马制、军令状等攻关机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金融机构协同攻关,打造“产学研贯通、上下游一体”的科创全链条,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50家,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项目,着力提升10大标志性产业链韧性和抗风险水平。

实施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行动。一是培育科技领军企业,重点是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升级版和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深化实施“雄鹰行动”,培育世界一流企业15家左右等。二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重塑,重点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每年技术交易总额超2000亿元,谋划设立省科创基金,深化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等。三是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重点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提升“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能级,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深化标志性产业链“链长+链主”企业协同机制。

实施战略人才力量集聚提质行动。一是引育高端创新人才,重点是深入实施“鲲鹏行动”等重点人才计划,引育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00个以上,办好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建立青年科学家长期滚动支持机制。二是打造卓越工程师队伍,重点是谋划实施“实验工程师”队伍建设行动,推进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和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等。三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重点是深化科技人才多元评价和激励机制改革,推动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扩大至全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试点。

实施全域创新能级跨越提升行动。一是打造科创走廊体系,重点是支持杭州依托城西科创大走廊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等建设各具特色的科创走廊等。二是提升中心城市创新能级,重点是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支持建设人才集聚平台,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群,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等。三是提升工业大县科创能力,重点是支持工业大县建设产业科创平台和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新昌等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县域科技创新样板等。四是科技赋能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重点是深入实施26县高质量发展科技专项,实施科技惠农富民行动,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山区26县科技特派团试点等。

实施开放创新生态深化打造行动。一是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重点是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加快推进深时数字地球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深化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等。二是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保护体系,重点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全链条集成改革,建设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平台,构建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绿色通道等。三是培育创新文化,重点是深入打造“十联动”创新生态,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强化科技伦理治理和科研诚信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等。

 

保障措施

  

《实施方案》聚焦任务落实、政策落地的工作定位,提出五方面保障措施。

强化统筹协调。在省委科技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以超常规力度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管理机制。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等政策协同,强化项目、基地、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一体化配置。

强化财税政策保障。加大科技多元化投入,建立省市县三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十四五”时期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政策,完善提高省属企业研发费用视同利润的比例、企业研发投入奖补等政策。

强化科技金融支持。完善科技创新基金体系,吸引长期资本投入科技创新,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建立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机制。

强化用地用能保障。对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高于5%的企业,优先安排用电、用水、用地、能耗排放指标。对纳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库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采用奖励和预支相结合的方式给予用地保障。

强化考核评价。围绕15大战略领域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健全高效协同、闭环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的考核评价,完善以“科技创新鼎”为抓手的争先创优机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