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社会
筑牢除险保安的“前哨阵地”

2023-02-28 10:01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叶慧 吴富辉

叶 慧  吴富辉


  基层是除险保安的前哨阵地 ,往往又是风险隐患的发源地、风险防范的薄弱点。近年来,浙江以社区应急体系改革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基层组织体系,配强应急救援力量,夯实经费物资保障,基本形成指挥高效、反应灵敏、处置精准、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体系。

  目前,全省1365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全部实体化运行,配备专职监管人员7369人,每个村(社区)至少建成一支综合应急突击队,平时有效运转,战时快响激活,成为老百姓最信任的“安全守护人”。


柯桥区柯岩街道应急演练


定责定岗

责任体系“全贯通”

 

  强基固本方能长治久安。针对基层应急组织体系不健全,保障条件差、应急救援力量弱等问题,2020年7月,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补短板,覆盲区,强能力”,全方位提升基层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号令如铁,鼓角催征。浙江应急系统迅速行动,完善组织架构,厘清职能边界,明晰各层级责任,打造“全贯通”的应急管理责任体系。

  突出“一贯到底”,完善组织架构。除省、市、县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工作部门外,浙江将责任体系延伸到基层,在全省所有乡镇(街道)建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当主任的应急管理委员会,要求所有村(社区)建立应急管理工作组,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组长,配备应急管理员,并将风险隐患巡查以及避险转移、抗灾自救等应急工作纳入网格员职责。

  依照“责能相配”,厘清职责边界。为防止相互推诿扯皮,安全隐患“被无视”,浙江建立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领导、监管、主体”责任清单,制作了各方履职尽责“一本账”。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浙江重点细化村(社区)、网格任务清单以及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执行照单履职,推动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

  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立责任清单27.25万条、履职清单32.74万条,落实属地领导责任4.15万人、行业监管责任1.44万人、企业主体责任339.89万人。

 

配强力量

构建快响“救援圈”

 

         春节期间,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应急管理中心接到报警:永进村养老中心发生火灾。此时,应急管理站指挥中心瞬间形成救援指令,发送给各个应急管理人员,消防车、救护车迅速赶赴救援路上。从发现险情到救援力量到达施救,耗时不超过10分钟。

  为靠前就近救援,2019年,柯桥区整合基层安监站、消防工作站、减灾办的职能,集合专职消防救援队和民间救援队伍力量,在全省率先开展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中心)标准化建设。之后,柯桥还将53项安全生产和消防行政执法事项委托给应急管理站,确保基层应急管理“有人管、有人干”。

  柯桥区应急管理局局长李江介绍,“有独立营房、有人员编制、有装备物资、有执勤制度、有保障措施、有安防体验馆”是应急管理站的“标配”。每个站配备专职人员和辅助人员,严格执行24小时执勤制度,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而今,柯桥区做法已推广至全省,1365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标准化应急管理站,统筹负责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防范防治等工作,并组建起2637支应急救援队伍,注册队员有72824人;村(社区)一级至少建立1支30人的综合应急突击队。日常遇到生产安全事故、消防火灾、台风洪涝等救援,基本做到初期响应迅速、救早灭小。

  安全生产贵在防患未然。浙江各地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加强联乡联企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推进防汛防台在线、森林防灭火在线等应用向社区延伸、在网格落地,不断提高精密智控水平,把风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宁波市在应急管理站配置可视化装备,开通政务信息网并贯通到村(社区),推动应急指挥一贯到底。所有村(社区)均使用移动终端、有线电视、应急广播等媒介快速发布传导预警信息,动员到户到人,提升基层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能力。

  湖州市吴兴区为风险企业安装859套用电监测设备,将电路中剩余电流、电流和温度等变量因素转化为可视化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责任人及时开展隐患排查,共完成15次用电高危预警现场处置,避免了电气火灾发生。

 

夯实保障

配足应急“物资库”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

  浙江各地立足区域特点,制定社区应急物资储备清单,规范重要应急救援物资购置、仓储、调拨、轮换、使用等管理办法,并通过政府出资、社会筹措、企业储备等多渠道储备应急物资,确保紧要关头应急物资“有得用、用得好”。

  温州市瓯海区在辖区兴建了177个避灾安置场所,共储备救灾物资种类60余种、12万多件。为让救灾物资在灾害来临时能快速调剂共济,瓯海区创建50余个物资充足、力量充实的“应急社区”,建立区域协同保障机制,实现社区间物资装备、救援队伍、避灾安置场所等资源要素共享共用。

  嘉兴市秀洲区建立一体化物资调配平台,灵活就近调配应急物资的同时,还与大型商业超市、建筑工地签订协议,关键时刻能随时调拨他们储备的应急物资。

  针对一线应急战线待遇保障力度不够、应急所需专用车辆和执法装备不足等问题,浙江积极推动应急管理站与消防工作站一体融合,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目前,全省应急消防一体融合率达到97.3%。

  宁波市把基层应急救援保障经费纳入乡镇(街道)财政预算,建立与应急救援成效挂钩的社会化救援队伍补偿机制。基层综合应急救援队、专业森林消防队队员的待遇,参照地方辅警或专职消防员的待遇予以保障。

  丽水市采取政府配备、租赁、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基层应急队伍落实执法记录仪等执法专业装备,配置必要的执法车辆,还为一些应急管理站添置卫星通信电话,确保遇到灾害时能通过卫星电话实现无障碍通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