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治
创建乡镇依法治理的示范样本

2022-02-28 16:5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贾 薇

贾    薇

 

法治建设的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也在基层。2021年,浙江出台《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动89个试点乡镇(街道)探索创新法治建设新路径。近一年来,各地把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试点作为深化法治建设在基层“最佳实践”的重要载体,瞄准制约法治建设的“痛点”“堵点”,精准发力、创新突破,涌现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法治建设品牌,为进一步夯实法治建设基层基础提供了示范样本。


西湖区三墩镇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

 

权力运行法治化

 

试点乡镇(街道)根据《实施方案》,健全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制和工作规程,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切实把乡镇(街道)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温州市鹿城区仰义街道专设“法治办”并成立执法协调小组,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推出“街道大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综合党委+网格党支部”四级法治议事协调机制……一年来,试点乡镇(街道)党政班子专题研究法治工作388次,较上一年度增加58%,党建统领基层法治建设的作用日益显现。

“因为多数执法事权在县以上部门,而执法活动在乡镇(街道),部门和乡镇(街道)容易因权责关系产生矛盾。”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各地以“整体”理念整合县乡两级职能,理顺职权关系和职责边界,建立乡镇(街道)“两清单一目录”,实现清单之外无“属地管理”事项。

“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端和疏导端用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各地把人民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海盐县秦山街道创新“秦义联盟”区域调解品牌,由司法、综治等部门联合社工、乡贤等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纠纷排查、矛盾化解等工作,将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村到户,并加强辖区重点治安要素的动态管控。

征地、拆迁、拆违、环境治理等执法活动是行政争议易发多发环节,各地通过关口前移、源头治理,不断健全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实现行政诉讼发案量和败诉率“双下降”。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以“管家式”法治服务保障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项目前期落地,征地环节加强项目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预案,未发生一起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事件。

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是行政争议预防化解的重要一环。试点乡镇(街道)通过加强审查力量,规范审查流程,打造数字化审查平台,将重大项目、重大决策、村规民约等事项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实现合法性审查从“走形式”向“要实效”转变。一年来,共开展合法性审查8853件,较上年增加93%,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11511件,较上年增加52%。

 

数字赋能提效能

 

“我们小区边上有私家车违停,请处理。”前不久,家住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的王先生通过“西湖码”上传了几张照片。同一时间,三墩镇数字驾驶舱的大屏上显示出这辆违停车,并带有清晰坐标定位。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交警、城管联合执法,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对违章车辆的处置。

三墩镇通过建成集“事件协同、视频监控、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处置反馈”于一体的基层治理综合信息指挥中心,归集基层治理四平台、“西湖码”等9大事件来源,做到“一码直达、一事直办、一体联动”,接处警平均时间缩短至4.6分钟。

让老百姓的法治建设获得感不断提升的,不只有“西湖码”。仙居县横溪镇将“民声码”贯穿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全过程,应用矛调信息、责任、调处、研判、评价“五环智控”场景,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率从69.3%提升至97.1%,群众满意率从86.5%提升至96.13%。余姚市泗门镇以数字驾驶舱为核心,依托智慧党建、平安村居、数字泗门事件处置及网格巡查平台等应用场景,探索“镇村智治一体化”模式,实现村情村貌实时掌控、民情民意及时了解、各类事件快速处置。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持续探索创新“AI全域化执法”,通过“视频监控+人工智能”方式开展线索收集,实现执法类案件自动采集、自动汇总、自动归档,并实现所有一般程序案件网上办案,全面提升了工作效能……

在数字化改革的牵引下,全省试点乡镇(街道)通过机制重塑、流程再造、科技引领、数字赋能,着力破解基层法治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智慧矛调”“智慧执法”“智慧司法”等数字手段不断推动基层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

 

厚培法治新风尚

 

“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现代师爷’讲宪法,既专业,又接地气!”在绍兴市柯桥区安昌古镇,一场《师爷说法》普法访谈节目的录制现场座无虚席。村民们说,对照律师学者、政府工作人员深入浅出的讲解,生活中不少法治知识疑难点都能迎刃而解。

作为“绍兴师爷”的故乡,安昌街道在推进法治化综合改革过程中,深入融合师爷文化、古镇文化和法治文化,创新提出建设“法治小镇”设想。通过打造绍兴市首档普法类访谈节目《师爷说法》、建设“法治小镇”主题公园、设立“安师爷调解室”等,推动全镇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风尚。

这仅仅是试点乡镇(街道)营造浓厚法治氛围的一个缩影。为全面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各地不断挖掘地方特色法治文化,不断健全“四治融合”机制,有效引导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河西埭村将独有的非遗文化卫家班皮影与法治宣传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推动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聚焦民族乡镇特色优势,将“信用乡村”与“仁爱、仁治、仁和”理念相融合,构建“信用+乡村治理”多跨场景应用,进一步激发畲族群众“求和”“守信”价值取向,促进乡村社会治理秩序的重塑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象山县在总结西周镇“村民说事”的基础上,构建起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以“说、议、办、评”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治理闭环运行机制,实现了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全闭环运行,走出了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治村理事新路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