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以法治护航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

2024-04-30 09:06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林

沈 林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正在爆发出更多“大能量”,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

  418日下午,《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北京发布,于5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地方立法的一次创新探索,标志着湖州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迎来了与之匹配的“龙头法规”,也为其他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先行示范。


 

系统治理   打造典范

  

  行走在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湿地,不经意间,会有一抹红自天空掠过。绿水青山中的一抹红,便是享誉世界的“东方宝石”朱鹮。

  朱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被称为“活化石”。时间拨回2008年,5对朱鹮从陕西来到德清安家落户,建立了第一个朱鹮南方种群。十多年来,当地先后攻克饲养、繁育、野化等难关,形成了成熟先进的朱鹮人工驯养繁殖技术体系和野外重建种群培育操作体系。如今,德清朱鹮种群已达761只,待孵化季结束,预计可突破800只。

  “朱鹮奇迹”是湖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的缩影。修建河湖缓冲带、开展岸坡生态改造、提升水体透明度……在湖州,系统治理思维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方方面面的改革之中。湖州入太湖水质连续15年稳定在Ⅲ类以上,“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梦想照进现实,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九连升”。

  2014530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22年,湖州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同年6月,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又赋予了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随后,湖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市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分别就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作出决议和决定,湖州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全新的征程——向更高的“典范城市”进阶。

  由此,湖州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生态文明   法制护航

  

  作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在立法、制度、标准等方面积极探索。

  立法方面,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湖州先后出台生态文明领域地方性法规11部,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绿色产品评价通则等12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推动生态治理由“事”向“制”迭代跃升。

  制度方面,创设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鼎”机制,发布全国首个“生态警务”地方标准。“森林法官”机制让修复性司法理念深入人心。补植复绿、增殖放流、限期修复等多元修复责任承担方式,实现刑事制裁与生态补偿有机衔接,已累计责令被告人补植绿化1300余亩,实现环境资源刑事案件“一案一修复”。

  “典范城市”不仅意味着走在前列,还肩负着更多使命和责任。湖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迈入新征程,面对更加复杂和艰巨的任务,与时俱进更新制度化手段十分关键。

  由此,《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应运而生。《条例》共十章七十九条,全面涵盖“典范城市”的内容要义。其基本架构源自去年5月发布的《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纲要》,并围绕《纲要》确立的“五个典范”,分别从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湖州市用足用好立法法关于设区的市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事项上行使立法权限的规定,充分发挥地方性法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值得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吕忠梅在发布会上表示,《条例》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生态环境法律体系,对国家立法积累实践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开门立法   精准出招

  

  在418日举行的发布仪式上,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孙贤龙表示,为做好开门立法,各个参与部门广泛收集各地各方面意见建议600余条,在立法中察民情、聚民智,着力将“群言群语”提炼为“法言法语”。同时,始终把握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积极回应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矛盾,把解决问题的原则、思路、方法梳理为“法言法语”。

  针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什么、干什么等关键问题,《条例》开展了一系列制度设计。

  比如,《条例》第二条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质量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高标准示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水平呈现,具有创新性、包容性、引领性的现代化城市形态,回答了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是什么”的问题。

  再比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富优享、多元共治、改革创新、开放引领、数智赋能的原则。要做好规划与布局、绿色低碳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工作,这是回答了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干什么”的问题。

  除此之外,细翻《条例》可以发现,《条例》注重固化成功实践,融入了不少全国知名的“湖州经验”。比如将碳排放强度纳入“标准地”指标体系,推广运用碳效码;在固体废物防治中,推广“以竹代塑”;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鼓励各地建立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共同体等。

  《条例》还紧紧围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价值导向,对照“典范城市”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展了一系列探索性、建构性、迭代性、前瞻性的制度设计。比如,《条例》第四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分别提出了推进宁静城市建设和暗夜星空保护工程;为引领绿色低碳发展,将低碳(零碳)园区、工厂、农场、零碳能源、零碳交通等前瞻性理念入法。这些都是湖州首次提及的新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制度机制创新永无止境。湖州将加大探索实践,努力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方面形成更多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州经验。”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表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