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引擎”

2024-06-15 11:3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林赛燕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林赛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指出,要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使命任务,提高站位强认识、把准方位勇奋进、高标定位作示范,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有效路径,全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最优生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主体,也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既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劳动者,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创新强省、人才强省等战略,以超常规力度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数量、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夯筑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智力优势。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是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之举、关键之策、制胜之道。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就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紧紧抓住“三支队伍”这个“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人才优势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增量”,为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注入澎湃动力、增添不竭活力。

 

聚焦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一决定因素,巩固提升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优势,激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维裂变动能

 

  各级领导干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布局者、战术执行者、宣传服务者,其能力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高低决定了该地区在新质生产力竞赛中能否当先锋、打头阵。在新质生产力领域抢占新赛道、布局新产业,必须加快培养造就政治过硬、能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推动各地在产业规划和项目实施中,找准契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答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命题、改革命题。

        坚持政治引领凝心铸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精神,通过对照问题学、聚焦难题思、推动实践悟等方式,寻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之举、破题之策。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鼓励干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前沿打“创新牌”、走“开放路”,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稳妥做好容错纠错工作,切实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创造性。开展精准科学的综合考核,引导干部紧扣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统筹做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两篇文章”,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干争先、建功立业。

        注重拓宽视野提升能力。依托各级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围绕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延链等重点领域开展供需“精准对味”的干部教育培训。将营商服务、双招双引、企业生产等重要一线作为领导干部实践锻炼阵地,多渠道、多层面推动干部能力适应发展需要。

 

聚焦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这一中坚力量,巩固提升科教人一体化优势,激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聚变动能

  

        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急需人才。应以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聚焦“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产学研的浙江路径,推进人才计划和科技项目、产业项目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型科学家和企业家。

        放大人才引育的乘数效应。着力造就拔尖人才,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深入实施“双一流196工程”,推动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建设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实施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引育工程,长期稳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顶尖人才举荐、“揭榜挂帅”等人才选拔机制。创新海外引才方式,打响“留·在浙里”海外留学人员引进服务品牌,“一人一策”引进培育战略性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

        放大人才引育的积聚效应。依托之江实验室和浙江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优势,做优新型研发机构,做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科技人才领办、创办企业,推动科技人才向高能级科创平台集聚提质。深化人才评价方式改革,探索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有效路径,加大对承担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等重点科技任务人才的贡献奖励,推动收入与科学价值、社会价值直接挂钩,实现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双向成就,以人才队伍量变催生生产力质变。

        营造创业创新最优生态。落实落细《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最大限度保障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党政领导联系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制度,畅通优质企业和优秀人才发现渠道,开展科学企业家选树活动,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定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之路,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抢抓新机遇、打开新空间,努力打造一流企业。助力民营企业新老传承,引导新生代企业家接好班,在全国成为标志性企业家群体。

 

聚焦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这一基础支撑,巩固提升全链条人才服务优势,激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素质变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劳动者。新劳动者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掌握和使用新劳动资料的主体,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生产要素质变的重要变量。按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要求,抓紧抓实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行动,加快培育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积极探索构建技能培育体系。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技能强基、数字高技能人才倍增、新时代乡村工匠培育、服务业技能人才培养和重点群体就业技能提升等“五大计划”,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技能人才培育品牌。深入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统筹推进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工匠学院等建设,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的公共职业技能培育基础能力体系。

        积极探索构建技能创富体系。树立技能价值激励导向,持续开展技术工人“以技提薪”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以技能创富型企业为载体,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构建外部赋能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探索技能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高标准建设“增技增收”先行区。

        积极探索构建技能生态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全力营造技能人才“有上升通道、有政治荣誉、有社会地位”的良好生态,让技能更加“吃香”。探索打造技能型社区、技能型乡村等技能型社会建设基本单元,建立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定期举办浙江技能大赛,强化技能人才服务保障,高水平营造崇尚技能新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