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诬+正名”激发干事新动能 |
|||
|
|||
朱婧雯
诬告陷害不仅让干部蒙受不白之冤,也对政治生态、社会风气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诬告行为治理。 浙江坚持惩治诬告与澄清正名并举,省纪委监委严厉打击诬告陷害行为,稳妥有序开展澄清正名,持续释放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强烈信号;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零容忍态度狠刹诬告陷害歪风邪气,打出预警提醒机制化、查诬澄清常态化、精准问责规范化、回访教育系统化组合拳,全省敢闯敢干、善作善成氛围愈发浓厚。
健全体制机制 规范惩治诬告陷害行为
“因你恶意诬告,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现对你进行批评教育……”日前,舟山市普陀区纪委监委与该区沈家门街道纪工委、属地公安机关联动,对1起诬告陷害典型案例进行处置。 “为从源头上有效减少诬告陷害行为的发生,我们构建与区公安、法院等单位的信息共享、综合研判和联动处置机制,厘清打击诬告陷害的适用范围、程序要求。”普陀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抓实治诬澄清工作,制度建设是关键一环。省纪委监委研究制发《浙江省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明确职责分工,畅通纪检监察机关与公检法等机关衔接协作的工作闭环。同时,对纳入诬告陷害查处范畴的行为进行动态调整,规定严重干扰巡视巡察、审查调查等工作,借反映问题寻衅滋事等6类从重处理情形,以及主动停止诬告陷害行为、积极配合调查等3类从轻处理情形。 2024年5月,省纪委机关部署开展“信访举报环境净化”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依规依纪依法正确行使监督权利。通过完善治诬澄清前置“双研判”机制,以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名义制发《浙江省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操作规程》等,持续营造勤廉并重、实干争先的浓厚氛围。 “操作规程实用管用,同时绘制了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流程图,方便各地、各相关部门精准把握、规范执行。”浙江省纪委监委信访室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由省纪委监委信访室牵头起草的操作规程,结合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查办的典型案例和存在问题,对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工作的全周期、全流程、全链条进行明确,进一步提高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水平。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健全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制度机制。江山市纪委监委建立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分析研判机制,由市纪委监委分管副书记牵头,统筹信访、案管、审理等部门力量,定期筛查“重复+失实”检举控告,常态化筛查诬告陷害线索;永康市纪委监委将查处诬告陷害工作纳入检举控告处理闭环,通过规范处置流程图,健全双向移送、结果反馈、联合惩戒等机制,对涉嫌诬告陷害的信访件,既查违纪事实,又查诬告陷害事实。
坚持多方协作 促进惩治诬告协同提效
“我们通过多方协作配合,及时调查还原举报人诬告陷害他人的事实,并予以警告处分。”说起之前查办的一起诬告陷害案件,温州市瓯海区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同志介绍,该区纪委监委运用“快查快结”机制,多方联动,既查信访事实又核涉诬事实,对违纪违法举报人依规予以严肃处置,形成有力震慑。 经查,举报人吴某为泄私愤,虚构南白象街道办事处某干部受贿1万元的情节,陷害该干部。问题查实后,瓯海区纪委监委组织参与调查的纪检监察室、信访室、审理室、案管室进行会商,在确保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规的基础上,当晚即会同公安机关对吴某的诬告行为进行处理,并于翌日召开澄清反馈会,以“面对面”方式对受到诬告陷害的干部予以澄清。 扶正必须祛邪,激浊方能扬清。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从严从快处置诬告陷害行为,推动“应处尽处”。在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实施办法、操作规程等制度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多部门协作,着力破解认定难、查处难、处理难困局,力求查准查实,更好构建良性有序的信访举报秩序。 宁波市纪委监委起底筛选近5年来办结的失实检举控告件,对重复举报但多次查否的检举控告件予以重点关注,建立涉嫌诬告陷害行为数据库,加强分级分类动态管理,视情适时启动查处工作。衢州市衢江区纪委监委加强跨部门的信息互通和联动处置,推动成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区纪委监委、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对诬告陷害行为加大查处和通报力度。 “沙龙活动中,不同层级的纪检监察干部结合各自工作实践,分享交流经验做法,互学互鉴互促,收获颇丰。”参与杭州市余杭区纪委监委于2024年8月组织的治诬业务沙龙后,该区瓶窑镇纪委监察办工作人员王尧熠说。该区纪委监委还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制发宣传视频等活动,依托委领导带案下访、包案包联等多种活动载体,做好群众举报权利义务和诬告陷害负面后果的宣讲,引导群众诚信举报,倡导实名举报。
巩固澄清效果 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2024年底,绍兴市举办澄清正名发布会,上虞区杭州湾综合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王某在现场拿到了澄清证书。此前在丰惠镇工作时,王某被举报为某企业违规开设生产线提供帮助,后经核查反映失实。上虞区纪委监委及时对其澄清正名、消除影响,王某说:“我将把组织关怀转化为具体行动,更加勇于担当、积极工作,为群众多谋事、干实事。” 去年以来,浙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开展严管厚爱激励担当作为“巩固深化年”活动,常态化推进查诬治诬和澄清正名工作,旗帜鲜明为敢担当、善作为的党员干部撑腰鼓劲。持续巩固澄清效果,定期开展暖心回访,加强对被澄清干部的心理疏导和谈心谈话,让其切身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强化与组织、人事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通报被澄清干部有关情况,有效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按照省纪委监委有关规定,检举控告件如果被认定为失实,那么在报结前,必须先进行澄清研判,确保应澄清尽澄清。”杭州市纪委监委信访室负责同志说。2024年1—11月,杭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共为327名干部和36个组织澄清正名,被澄清正名的干部里有20人得到提拔重用,干部队伍士气得到提振。 对诬告陷害行为敢于亮剑,也为清白干事者撑腰鼓劲。丽水市纪委监委把工作实绩优、群众口碑好,涉及改革发展、乡村振兴、征地拆迁等基层一线岗位干部的失实检举控告作为优先澄清件,每季度组织一轮集中澄清,祛邪扶正、激浊扬清,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做实澄清正名工作“后半篇文章”,对澄清对象及时跟踪回访,确保正名到位、回访到心。 德清县纪委监委建立澄清对象信息库,通过开展回访进一步掌握其思想状况,鼓励其放下包袱大胆作为;东阳市纪委监委对受到不实检举控告的党员干部,走访其所在单位,督促加强正面引导,消除干部心理负担和后顾之忧;海盐县纪委监委推行澄清对象谈心谈话制度,按照“一人一档”建立回访台账,结合澄清对象的具体情况引导其正确认识和对待群众监督,消除思想顾虑,积极干事创业,敢担当、善作为、建新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