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1年第十三期>经验做法
绍兴:变高水平小康愿景为实景

2021-07-16 16:56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贾薇

贾 薇


绍兴新城


踞卧宁绍之原,北濒杭州湾,南贯金与台,东西接杭甬,绍兴是长三角南翼的瑰宝。近年来,绍兴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坚实迈进,描绘出一幅靓丽的风景图。

经济综合实力步步攀升。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660亿元,连续迈过4、5、6千亿三个大关,2020年达到6001亿元;现代产业体系逐步构建,数字经济、新兴金融、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2020年三新经济增加值1307亿元,占GDP比重21.8%;在“2020年全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100名排行榜”中列第14名,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列“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29位。

人民生活水平层层提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7万元、1.8万元上升到2020年的6.7万元、3.9万元,分别位居全国城市第8位和第6位,收入倍差从2.08下降到1.7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由2012年的2.2万元提高到2020年的3.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从1.1万元提高到2.3万元,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由35.2%和37.7%下降至27.2%和30.2%。

这幅风景图的背后,是绍兴始终坚持“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掉队”的要求,既抓“高水平”,更抓“全面”;既抓“优势”,更抓“短板”,全力推动高水平全面小康顺利实现。

坚持“促平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整行政区划推动“一市一区”向“一市三区”转变,以“一线城市”标准开发建设新区,以“世遗标准”保护利用古城,以“五星3A”助力乡村振兴。每年将新增财力的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基本消除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下村,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8000元以下困难农户现象。

瞄准“高水平”。以全面、均衡、普惠为基础,积极引入高水平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机构,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高校数量从6所增加到11所;医院从40所增加到89所;图书馆藏书量从293万册增加到644万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2.5平方米。

守护“大平安”。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三治融合”“四化并举”、共建共享,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实施“情指行一体化”等重大改革,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1%,成功夺得“平安金鼎”,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新昌县

山区小县的“百强”之路


东茗茶乡


位于绍兴东南部的新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小县,资源禀赋有限,区位优势不足。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县,已从曾经的“欠发达山区县”蝶变为如今的“全国百强县”。

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近年来,新昌铁了心抓创新,坚持资源不足科技补、区位不足服务补、动力不足改革补,走出了一条科技强、产业优的发展路子。目前,新昌共有13家上市企业、2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

坚持农业转型、强农富农。推动“茶、果、药、菜、渔”等特色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以特色产业基地、主导产业示范区等为依托,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202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46亿元,同比增长2.3%;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激活乡村旅游经济,2020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525.97万人次,增长44.32%,实现旅游总收入17.05亿元,增长13.39%。

坚持消薄扶贫、增收致富。创新消薄扶贫“八法七式”,以四联模式获益、工业地产定投、微商达人带货、小康果林认购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0年,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不足15万元的经济薄弱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7元,同比增长率16.6%,增长率全市第一。


光亮点:念好高质量发展“两业经”


越城区天际汽车智能化生产车间


近年来,绍兴聚焦高质量、念好“两业经”,全面发力传统块状产业向现代集群制造业转型,率先走出了一条“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智造强市之路。

改造传统产业质效齐升。成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拥有越城家电、柯桥纺织、上虞化工、诸暨铜加工、嵊州厨具、新昌轴承等六个省级分行业试点,实现各区县(市)试点“全覆盖”。完成全市所有336家印染企业、299家化工企业的整治提升,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水平指数居全省第一。

园区平台全面整合提升。深入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省级试点,全力打好“退散进园”“退低进高”“退污进绿”“退劣进优”攻坚战,把全市281个工业园区整合为24个,将4个国家级平台和9个省级平台整合为9个高能级战略平台。

培育新兴产业量级突破。引进中芯国际、长电科技、豪威科技等集成电路链主企业,从无到有打造集成电路“芯”高地,大力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2020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44%。

智能化改造全域赋能。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每万人制造业员工机器人拥有率达到214台,装备数控化率5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从2012年的80万人下降至62万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