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十一期
书写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精彩篇章
——浙江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综述

2023-06-15 10:5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叶慧 邵玩玩

今日浙江记者  马跃明  叶 慧  邵玩玩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浙江“两个先行”的澎湃动力。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作出“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将“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纳入其中,形象深刻地阐述了“地瓜理论”,敞开了浙江的开放之门。20年来,全省上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抓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发展模式,促进浙江经济与全球经济水乳交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瓜经济”。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必须进一步巩固开放先导地位。5月29日,浙江省委召开“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大会,对打造“地瓜

经济”升级版作出全面部署。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是赢得未来的关键之举、开创新局的必然要求、补齐短板的迫切需要,要聚焦拓市场、优布局、聚资源、引人才、强总部五大主攻方向,加快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水平、双循环战略枢纽地位、制度型开放体系“三个再提升”,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新格局,奋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大省。

打造“地瓜经济”升级版,浙江高水平对外开放舒展斑斓画卷。



践行“总纲领”

巩固对外开放新优势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浙江是开放发展的“弄潮儿”。

进入新世纪,面对严重的要素制约,浙江急需寻找新出路、拓展新空间。2004年初,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机会窗口,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以“八八战略”的“金钥匙”开启浙江扩大开放之路;主持召开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若干意见,为开放发展立梁架柱。

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领”,续写“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的宏篇巨制,引领推动浙江从外贸大省到开放大省、再到开放强省的不断跃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瓜经济”。2022年,浙江外贸进出口规模居全国第3位,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居全国第5位;对外实际投资规模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二。

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必须以大开放抢抓大机遇大风口,迎接大变数大挑战。今年1月28日召开的全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上,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的决策部署。

5月29日召开的全省“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大会,吹响了浙江开放提升的冲锋号,明确了任务书、作战图和时间表。

建立工作机制——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浙江省商务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组建由49个省级部门组成的“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专班,并设置9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商务厅牵头,配套建立例会、约谈、晾晒、考评、信息报送等机制。

架构行动体系——

印发《“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实施方案》,聚焦“打造高能级开放大省”总目标,明确完善省域开放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提能升级、建设贸易强省、推动开放平台提能升级、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推动高端要素资源加快集聚、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开放营商环境、提升开放风险防控能力等9大任务,指导11个市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构建起“1+9+11”省市衔接、一体推进的行动体系架构,形成全省上下协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强化政策支撑——

建立“1+X”政策体系,即:出台《强力推进开放提升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大省的意见》,明确7方面126条政策举措;统筹贸易、财税、金融、产业、人才、科技等各类政策资源,推动首批29项配套政策制定,以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发开放发展活力。

打好开局之战——

将今年目标任务细化为5个主要指标、19项重点任务、63条年度工作事项,并明确季度目标、具体举措、进度要求、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奋力掀起开局之势。

试点先行示范——

在全省开展试点争先和破难攻坚,梳理首批28个试点项目,通过发布攻坚榜单、各地揭榜挂帅的方式,鼓励基层大胆试、大胆闯,推动“地瓜经济”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突破、有创新。

浙江的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建成贸易强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地、高层次对外投资策源地和民营经济总部高地,开放型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双循环战略枢纽作用更加突出,对外开放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


强化“大统筹”

构建全域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浙江坚持全省域开放,以都市区为基点,统筹开放枢纽、开放通道和开放平台建设,全面构建全域开放新格局,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都市区错位协同强引擎——

杭州都市区发挥世界名城的辐射作用,重点打造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沿湾智造大走廊等功能平台,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纷至沓来;宁波都市区建设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国际港口名城,呈现海纳百川、港通天下之势;温州都市区建设以国际时尚智造为特色的中国民营经济之都,打造世界(温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等功能平台;金义都市区发挥内陆开放优势,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国际影视文化之都……作为开放发展引领区,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找准在全球大格局中的定位,强化引擎作用,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精耕开放型经济,错位协同发展,引领带动中小城市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2022年,四大都市区实现GDP总量7.456万亿元,占全省总量的95.94%,引领作用显著。

大湾区集聚外资挑大梁——

面朝东海的大湾区,天然具有开放基因。着眼“一湾引领”,大湾区近年来全面推动“一环一带一通道”空间格局迭代升级,高标准打造12个省级新区,重点培育7个高能级战略平台,大力推进“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2022年,全省27个“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累计完成投资超15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

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大湾区面向全球发招贤令,引新技术、聚好项目,成为高新技术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的火热战场。目前,城西科创大走廊集聚了5家省实验室,全国首家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就落户在西湖大学云谷校区。G60科创走廊汇集高新技术企业3.6万余家、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300余家。

目前,全省对外贸易的72%、对外投资的74%、利用外资的92%集中在环杭州湾地区,成为高质量的外资集聚地。

大平台提能升级壮实力——

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深入实施八大提升行动,围绕大宗商品配置能力、数字自贸区、国际贸易优化、国际物流体系、项目投资、先进制造业、制度型开放和数智治理能力提升,对标世界一流晋级提升。

高要求整合经济开发区。推进三轮整合提升改造,全省97家开发区成为招大引强、稳定外贸的重要平台。2022年,浙江的经济开发区以不到全省8%的土地面积,贡献了50%的进出口总额、70%的规上工业总产值、40%的财政收入。

高水平提升各类产业园。17个国际产业园扎根省内、枝连全球,架起浙江集聚优质资源的合作金桥;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全方位提升,建成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中心、

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人文交流中心。

大通道陆海统筹畅物流——

浙江以宁波舟山港为依托,不断拓展海上丝路航线网络,谋划实施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智慧物流体系、金甬铁路双高集装箱示范线路、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十大标志性工程”,全面提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双向辐射能力。

东向依港出海,西向依陆出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在稳外贸促循环上发挥了重要的链接功能。2022年,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百项千亿”工程项目完成投资突破1100亿元,沿线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72万亿元,占浙江全省比重58.11%。“义新欧”中欧班列年开行量跻身全国前三,联通亚欧大陆51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首次实现义乌与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班列“整列中转”“国际中转”。

为促成东西互济、南北贯通的全域开放新格局,今年,省委、省政府谋划建设金丽温开放大通道,推动开放功能向山区延伸。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金义东市域轨道 胡扬辉 摄



聚焦“两条链”  

推动产业韧性新跃升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浙江发挥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着力优化产业业态,全力贯通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韧性新跃升。

锻造集群“新优势”——   

启动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统筹推进空间腾换、招大做强、企业优强、品质提升、数字赋能、创新强工“六大行动”,并在15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中遴选两批核心区、协同区,锚定全国领先、全球先进,开展差异化培育创建。

为让产业链更具韧性,浙江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建设“产业一链通”场景应用,加强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产业链备份系统,滚动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持续推进“丝路领航”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开展产业链全球精准合作,努力提高全省产业链的根植性、完整性和竞争力。聚焦最具优势的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浙江建立省政府领导挂帅的“链长制”,“一链一方案”开展强链补链工作。2022年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实现规上增加值13352亿元,占全部规上工业的61%,利润总额、研发费用分别占67.9%、68%。

做强企业“主力军”——

持续开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改革,建立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深入实施“雄鹰、雏鹰”行动,扎实推进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板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本土跨国公司和外向型企业。2022年,全省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1家,总量1068家,居全国第一;累计培育世界 500强企业10家、千亿级制造业企业15家。

提升产业“硬实力”——

浙江深入实施“315”创新体系建设工程,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方位提升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

将断链断供风险清单转换为科技攻关情况,浙江每年实施“尖峰、尖兵、领雁、领航”攻关计划400项,鼓励企业“揭榜挂帅”,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浙江在人工智能、新药创制、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436项进口替代成果,涌现出“冰光纤”、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等一批引领未来的硬核成果。

树牢项目“风向标”——

坚持“招大、引强、促优”,锚定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行业龙头、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公司,开展“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活动,支持企业跨国并购、大力培育多元化全球供应链网络。

发挥基金招商优势,今年5月,浙江省商务厅、浙江金控公司和100家股权投资机构共同设立“投资浙里”基金招商联盟,强化政府产业基金与社会资本联动,服务地方招大引强。

聚焦高端外资产业、重大外资项目,各地积极开展境外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专业化公司招商,精准招引了一批标志性、战略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一季度,浙江实际使用外资72.9亿美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国份额12.1%,规模居全国第四。


正泰集团建在巴西的海外仓


筑牢 “基本盘”

激发对外贸易新动能


对外贸易是“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基本盘。近年来,浙江牢牢把握国际贸易发展新动向,挖增量、稳存量、强保障,千方百计推动外贸稳中提质。2022年,全省进出口总额4.7万亿元,增长13.1%。

开拓市场稳份额——

2022年12月,浙江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增订单”行动,组织1万家左右外贸企业组团“走出去”。截至4月,全省共有459个团组赴境外参加经贸活动,达成意向订单约492亿元。

为天下浙商“买全球”“卖全球”提供有力支撑,浙江建立完善商务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服务保障机制,2022年因私出入境证件审批量增长277.2%;出台全国首个商务包机和定期航班政策文件,开通首架拓市场往返包机和国际采购商返浙包机,促成订单(含意向)超182亿元;率先探索“代参展”模式,2022年新增重点展会目录113场。

优化结构增效益——

加快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五金建材、汽配、工业机械、医疗产品等行业企业由贴牌向品牌出海转变,全省已累计培育“浙江出口名牌”1000多个,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出口名牌培育体系。全省70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集中发力,依托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纺织服装、鞋类、箱包等传统出口优势产品加快转型升级。

挖掘新增长点。抢抓全球生物医药等新兴市场新机遇,“浙产好药”“浙造器械”等创新产品加快上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外贸新增长点不断培育,出口附加值稳步提高。义乌综保区等平台从单一的保税物流平台逐渐发展为保税物流、跨境电商、转口贸易等多业态共生发展的综合性平台。

壮大新业态新模式——

跨境电商势头劲。出台全国首个省级跨境电商品牌培育政策、率先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省域全覆盖……各类为跨境电商发展“造血通脉”的尝试均走在全国前列。持续推进“店开全球”“独立站领航”等行动, 最大力度为全省17.6万家出口活跃网店争取费用减免、推广流量等资源倾斜。2022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4222.8亿元、增长18.7%。

全球布局海外仓。随着全国首个海外仓省级指导性文件《浙江省推进海外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浙江已有375家企业在全球建设海外仓998个,总面积达1245万平方米,覆盖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195个城市。瞄准智能化发展,迭代海外智慧物流平台、打造集成服务平台,成功推动外贸服务“一站式集成”。

市场采购再创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由发源地义乌向全省5地、全国39地复制推广。制定全国首个《浙江省促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规范发展暂行管理办法》,引导5个试点均依托本地产业特色,相互错位发展;做强“市场采购+多种贸易方式”集货拼箱出口,推动业态创新。2022年,浙江市场采购出口占全国市场采购出口份额的47%。


卧龙集团韦尔茨海姆工厂


打好“组合拳”

增强枢纽节点新功能


沿着一个个内畅外联的枢纽节点,“地瓜经济”的藤蔓多路并进、快速延伸,在全球市场织起一张紧密结实的新型贸易网。近年来,浙江一方面用好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另一方面,以海洋经济、总部经济、境外网络和跨境园区为载体,打好“组合拳”,全面增强枢纽节点新功能。

奋力发展海洋经济——

绿色石化产业稳定“油头”、做长做粗“化尾”,加快形成从石油炼制到基础化工材料、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的万亿级产业集群。2022年规上石化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7166亿元,跃居全国第三。临港装备产业加快向LNG等高附加值装备修造转型,建成国内首座浮式海上风电半潜式平台,豪华邮轮修理业务不断扩大。

以宁波舟山海域为主导,围绕大宗商品贸易交易的特殊综合保税岛加速形成,大宗商品储运、石化与化工新材料、高端船舶与临港装备制造、新型能源、海洋生态保护、蓝色碳汇、海洋旅游服务等八大主导功能为核心的功能型海岛布局鲜明。

2022年,全省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5.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800万标箱,分别增长3.7%、9.2%。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舟山港域保税供油稳居全国供油港第一。

提升总部综合实力——

让境外高端产业、创新成果、高端要素加速回归,纵深推进《浙江省鼓励和引导发展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内生外引并重,鼓励和引导现有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同时,把研发设计等核心环节留在浙江总部;软硬环境兼修,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省市协调联动,各设区市政府作为主要实施主体,全面负责企业(机构)总部引进、培育及服务。

优化境外网络布局——

货运通全球。在空中,32条货运航线稳定运营国际地区,顺利引进全球货运龙头企业马士基在杭州投放新航班。在海上,宁波舟山港拥有国际集装箱航线300余条,辐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温州港、嘉兴港、台州港开通近洋航线19条。在陆地,“义新欧”中欧班列辐射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国际卡航开通中欧、中俄、中亚3条专线。

物流点对点。全省国际寄递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共建成海外仓117个,总面积超155万平方米。菜鸟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布局西欧地区,在比利时列日建设eHub连接西欧密集的路网和仓储网络。宁波打造跨境寄递生态同盟,在全国率先打通集装箱海运到美国西海岸的报关、运输、落地配全环节,月均出口快件10万票。

完善跨境园区功能——

截至目前,浙江共有19家省级以上境外经贸合作区,其中15家布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以东南亚为主,辐射全球的格局。这些园区产业类型齐全,涵盖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科技研发、资源利用和农业开发等五大类。2022年,园区共为所在国创造税收6.5亿美元,解决当地就业超8.2万人。


杭州富利登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厨房日用品远销欧美国际市场 徐军勇 摄


大胆“抢先试”

释放制度开放新活力


作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着力点,制度开放不仅是“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重要标志,也是浙江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浙江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制度创新开创高水平开放新局面。

精准谋划——

对标《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国际规则,清单化梳理政策需求和差距短板,统筹谋划更高水平的制度创新政策体系;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全方位、多维度深化与其他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浙江特推出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

先行探索——

从原有的单点突破,到全链条创新实践,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全产业链的集成性制度创新,已成为进一步提升开放能级的“推进器”。舟山“海上环卫”工作机制等6个案例被生态环境部复制推广;移动查验单兵集成知识产权商标智能识别应用被海关总署备案推广。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77项,还获批第五航权、数字人民币、本外币合一账户等国家级改革试点,为中国制度型开放提供了一个个“微样本”。2022年,其全年进出口总额达9669.6亿元。

构建错位协同开放格局、提升服务业开放实效、探索服务业开放路径……杭州入选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国家队”以来,第一时间发布实施方案,定原则、明目标、亮举措,提出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不低于7%。商务部根据杭州申报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方案,进行了优化和规范,新增了支持跨境电商零售业务发展等5个条款,凸显了制定全球服务标准和规则的战略眼光。

系统集成——

今年4月,浙江省党政代表团先后赴江苏、上海学习考察,行程满满、收获满满,促进了对自身开放发展思路和具体打法再认识、再深化。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扩大开放新举措,浙江全面梳理总结各类改革试点经验,加快复制推广一批含金量高、需求强烈的创新成果,使各领域开放形成协同效益。

向东是大海,开放发展不止步。浙江锚定最好、对标最强,永葆锐气、永争一流,以“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为总抓手,让开放成为新时代最鲜明的特质、最突出的优势、最强劲的旋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