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大家专栏
转变形象要有真举措

2025-04-15 16:5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辛鸣

辛 鸣


  八项规定不仅要管高级领导干部,也要管基层普通干部。通过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转变作风转变形象,是提升基层工作效能的一个契机。基层干部应有的放矢地优化行为、改进作风、提高素质,通过转变自我来转变形象对于固本强基至关重要。

  通过换位定好位。现在有些基层干部身在基层,自我感觉却高高在上,动辄以党委、政府的名义要求这要求那,姑且不说这样的行为会损害基层群众自治的权利,更有可能引发群众的逆反情绪,让本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发生意外。有些基层干部去向群众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不是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讲清楚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政策究其根本是为了群众的利益,是为了群众更大的好和更长远的好,而是拉大旗作虎皮,拿着鸡毛当令箭,颐指气使,结果群众不买账,不仅政策没有贯彻落实还引发了很大的麻烦。还有些干部能力不足却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不懂装懂,不会装会,总以为自己比群众高明,对群众指手划脚。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早就提出警告:“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其实,越是基层干部越要做好换位思考,基层就是第一线,基层就是群众的汪洋大海。经常反躬自问如果我是群众对这件事情会怎么想,把自己当成群众、当成群众的小学生,很多问题就会引刃而解。

  以心交心得信任。现在有些基层干部老说群众太现实,如果不能给其带去利益就别指望有好脸色,这种情绪要不得。群众务实但并不过分,只是希望我们的干部能把本来就该干的事情扎扎实实做好。事实上给群众办实事的范围是很广的,不一定就是跑项目拉赞助。我们在调研中看到,一些基层干部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为群众联系住院看病,卖菜买种子,这些看似非制度性的行为,本着热心做小事做实事,很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再退一步,如果实在因为客观条件的制约给群众办不了什么事,那么就走向群众,与群众共患难。群众不会只在意我们给他们干了多少活,更在意这种行为背后是真情实意还是虚情假意。以群众自家人的身份,与群众端同样的碗,睡同样的床,干同样的活,日久自然会生真情;以心交心,自会心心相印;我们心中装着群众,群众也会在心里装着我们。

  源头活水汇基层。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同样如此。基层干部形象不佳,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素质欠佳。确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村往往是孔雀往外飞,很难成为藏龙卧虎之地。总是单一地在本土中选拔基层干部,会造成矮子里面选将军的恶性循环,更加影响农村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党发挥组织调配的功能,通过制度安排鼓励和要求高素质的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这对农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可以为农村带去活力、带去创新、带去新思维;对年轻干部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不仅可以对政策在微观层面的实际运行有切身的体认,更重要的在最基层的摸爬滚打中增强了群众观念、锻炼了才干、提升了能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