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帮小店”激活经济“毛细血管” |
|||
|
|||
周丽丽 潘靓艳 胡颖颖
在嘉兴市80多万户市场主体中,95%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年来,由于成本高企、场地难寻、用工短缺、融资受限,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面临挑战。 如何让“小舢板”乘风破浪?嘉兴市推出“大企帮小店”机制:龙头企业带着技术、渠道和资金,与街边小店、社区商铺、乡村作坊结成“发展对子”,共建稳定健康的供应链体系。 18家龙头企业以技术输出、渠道共享、金融支持等方式,帮扶4420户个体工商户,重塑小微经济生态。截至目前,已培育“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1275家、“个转企”1040家,培育首批省级“浙个好”品牌工商户21户。
“大企帮小店”签约现场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帮扶”
“大企帮小店”行动始于2024年9月。在嘉兴市“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推进会现场,4家大企业与8家小店签订3年帮扶协议:火星人厨具公司为结对小店提供智能厨电安装培训,毛衫汇开放线上平台流量扶持,新澳纺织公司共享供应链资源…… 嘉兴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搭建平台为企业梳理需求,再根据需求、行业特征和发展特点,将帮扶对象分类,确保精准对接到适合的大企业资源,建立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具体来讲,从特色产业、集聚平台和优势品牌入手,对接制造龙头、品牌餐饮、直播运营、园区管理等不同领域的大企业,挖掘人才、空间、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优势项目;同步采集个体工商户发展状况数据,重点走访了解个体工商户发展困难与需求,汇集需求100多条。 “大企”有实力、有资源,“小店”有梦想、有期待。“大企帮小店”就是成长路上的大手拉小手。自从成为浙江友邦集成吊顶股份有限公司的供应链单位后,海盐县吉源电器配件厂的销量翻番。工厂负责人刘红说:“友邦吊顶公司还派出技术指导,指导我们研发新款消音排风管,带着我们发展。” 在嘉兴,服务企业早已突破部门壁垒,形成跨部门联动的“服务生态圈”。秀洲区推出“益嘉亲”一站式服务加油站,通过整合市场监管、税务、金融等12个部门资源,个体工商户可“进一扇门”办结融资贷款、法律咨询、电商培训等事项,其首创的《个转企落地模板》更被纳入全省政策细则。今年已有336户个体工商户通过“直接变更”升级为企业。
从“蜗居街角”到“高端化智变”
“现在规模做大了,我们要再开一个档口。”当下是羽绒服销售淡季,在平湖·中国服装城三楼,优迹服装店的老板娘徐瑶站在新盘下的店铺里,谋划着装修的事宜。自从搬到结对帮扶企业提供的黄金档口,优迹服装店走上品牌经营之路,销量同比上升40%。 这个变化源自平湖服装城有限公司“百家名品上三楼”培育计划。“我们把三楼定位为原创、高端、自主品牌区域,主动为有品牌力、原创力和品质力的个体经营户提供重点帮扶,包括提高品牌曝光率、提供金融赋能等优惠政策。”平湖服装城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杰说,“去年还打造了羽仓线上平台,进一步为小店增加曝光率。” 近百家原本“蜗居”街角的个体服装店,如今入驻商场黄金展位,通过企业提供的智能零售系统,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引流”的数字化运营。 如今,平湖·中国服装城已入驻经营户2000多家,年销售额超400亿元。为了满足市场内个体经营户的需求,服装城还引进设计师、版师、操作工等技术人才,积极对接杭州、郑州等知名设计师团队,为商户的羽绒服款式原创提供助力。 从平湖·中国服装城向西40公里,位于秀洲区洪合镇的众创毛衫精品市场,也正依托“毛衫汇”平台掀起一场“小店革命”。“现在直播电商是服装产业的风口,我们开展相关直播培训,告诉小店什么好卖,同时抱团对接大网红主播,打开国内外销售渠道。”嘉兴众创毛衫精品市场董事长、浙江网联毛衫汇总经理姚明良说。 在“毛衫汇”直播基地,来自1500多家小店的样衣整齐摆放。“整个数字化的过程由我们来做,如果有客户选中,小店只管安心生产,我们会垫付货款,并负责处理退换货问题。”姚明良说,“我们建立了统一的质量检测和溯源机制,达标产品可以使用我们的公共品牌。”
现场开展帮扶指导 从“结对共赢”到“产业链共生”
在更广阔的帮扶舞台上,嘉兴市计划到今年底将结对规模扩大至8000户,让更多“小个体”实现“大作为”。“这不是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竞合关系。”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既解了小微经济的“近渴”,更培育了其“自我造血”能力,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可复制的市场化路径。 友邦吊顶公司与当地50多家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结对帮扶,将它们纳入小微供应商供应链体系,实现“大企标准+小店柔性”的互补格局,90%的零配件均可向当地小微企业采购。 公司采购经理王敏峰说:“助力小店发展的同时,也强健了自身产业链的韧性,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关键性物料的制作和研发上。通过给小店一些辅导帮助改进工艺,也降低了公司的采购成本,保守估计节省了几百万元。” 商户经营数据成为产业链优化的“指南针”,推动“需求—生产—销售”精准对接。去年9月至今,平湖·中国服装城通过结对小店收集到200多条消费者反馈,设计师们据此调整了2025年流行款设计。 如今,从受帮扶的商户中还走出了“百姓创业导师”,形成了“帮带传承”生态,不少成长起来的小店开始自主带徒。 “哪家大企业不是从小店做起?”平湖狄桑特服装店经营者肖向阳从小店成长为年销售4000万元的大店,他不仅倾囊相授自己的选品经验,还在资金上给予全力支持,“我帮的不只是他们,也是曾经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