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19年第五期
“一号工程”赋能乡村

2019-03-18 13:23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朱海洋

湖州高新区智能大棚

特约记者 朱海洋

    

  今年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数字乡村行动,锻造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用手机掌控钢架大棚中的各种种植数据;扫描农产品二维码,农产品可全程追溯;通过一根网线将农货卖全球;办证件、打证明只需最多跑一次……如今,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正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动力,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产业数字化

 

  “新妇守箔女执筐,头发不梳一月忙”,说起养蚕,古人只道是辛苦,如果时光可以穿越,一睹嵊州市巴贝集团的“蚕场”,恐怕不会有此感慨。

  在巴贝集团的全龄人工饲料工厂化养蚕基地,蚕宝宝不吃新鲜桑叶,而是吸食科学配方的人工饲料,不仅成本更低廉,还实现了全年养殖。这背后,数字技术的功劳举足轻重。

  技术员介绍说,工厂化养蚕之所以难度大,关键在于防病防疫,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蚕宝宝成批死亡。历经数百次研究,利用大数据比对,公司研制出一整套系统科学的防病体系,以及适应机械化生产的饲养器皿,仅专利就有几十项。

  这就是数字带给传统农业的变革。同样,在金华市婺城区美保龙种猪育种基地,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养猪方式:猪圈恒温恒湿,供料、饮水、控温、生产性能测定全部自动化控制,小猪生活在别墅里,不仅少生病,还长得快,养殖效益明显。

目前,全省85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共4.5万家规模主体纳入追溯平台管理,超过2.1万家农业生产主体实现了可追溯,全省存栏50头以上的5862个养猪场则全部安装养殖污染在线视频监控设施。

  除生产环节的数字化变革,在管理环节,浙江农业同样因为有了数字技术,实现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

  农业智慧应急监管体系集结了视频接入、智能管控、产品追溯、监测分析等功能;在海上,有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小物标雷达系统等;就连植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也用上物联网、大数据技术。

  据悉,今年,浙江将重点建好“一朵云”、画好“一张图”、治好“一张网”。具体来说,就是初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采集系统,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形成覆盖全省、上下联动、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三农”大数据体系;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农业农村管理数据和空间数据上图入库,实现全省农业农村信息资源网络化、空间化和可视化;同时运用现代遥感、北斗导航、远程监控、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作业方式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和乡村治理数字化。


 

仙居农业基地李的蔬菜立体栽培


治理数字化

 

  萧山区浦阳镇与诸暨市接壤,由于距离城区较远,过去,浦阳群众办事很不方便。去年6月,浦阳区结合“最多跑一次”改革,启用行政审批“一窗通”系统,33个行政审批事项,家门口即可办成。

  这些事项中,有土地承包经营审批,有党组织关系迁移,有低收入农户证明,也有劳动合同鉴证等,基本囊括了日常所需。只需用手机扫下二维码,办事指南、基本流程、所需资料一目了然,有效避免白跑空趟的情况。

  群山环绕的景宁大漈乡,如何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大漈乡干部道出秘诀:“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借助基层治理“四个平台”,村里小到窨井盖丢失,大到农居危房转移,网格员收集掌握到的民生信息,从线下传至线上,并迅速得到分类落实和精准办理。

  2016年底,浙江启动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 把乡镇和部门派驻机构承担的职能相近、职责交叉和协作密切的日常管理服务事务进行归类,组建成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平台”,形成覆盖县乡、功能集成、工作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

  在村一级,浙江推广“村情通+全民网格”基层智慧治理模式,通过信息收集发布、网络在线服务、掌上电子办公、线上即时沟通、后台推送流转,实现村级事务信息动态交互式管理。

 

生活数字化

    

    三门县盖门塘村村民家门口的垃圾回收箱上,印上了二维码。村里的保洁员只要扫描二维码,后台会对村民垃圾的分类正确与否,以及垃圾的数量进行积分。

  诸暨山下湖镇农民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将珠蚌生长情况、加工珍珠首饰展现给网友,让原本平淡的乡村生活意外“火”了,不仅产品好卖了,还能收到不少打赏。

  长兴县村民到医院就诊,无需手机、身份证和医保卡,患者只要对着摄像头“刷刷脸”,即可确认身份信息、关联社保账户,实现全流程无卡化就诊。

椒江大陈岛的孩子不出海岛,与城里孩子通过“空中课堂”,同步听课,共享城区学校名师优质的教育资源。

  新时代的乡村,新时代的浙江农民,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新潮的理念,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数字生活。

  当下,高速光纤网络和4G网络已延伸覆盖到各行政村,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2440万个。“这个数字还太少。今后浙江要继续推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提质,让农村和海岛基本实现100M以上的光纤网络接入能力。”省电信公司负责人说。

据悉,在数字乡村行动中,浙江将着力推动乡村公共服务模式数字化变革。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覆盖;创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和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智慧云建设,加快图书馆、文化馆、阅览室等公共文化产品数字化,并接入基层文化服务站点。

随着“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实施,淘宝、京东、村邮乐购、丰收驿站等电商平台将连锁网点扎根农村,村民不仅通过这些平台销售优质农产品,还通过这些窗口,采购全球商品。通达的互联网与便捷物流,让乡村也有了车来人往的喧嚣,涌动着创业创新的热潮。

据悉,浙江已建成22173个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全省83.5%的行政村。通过这个服务站,基本可以实现村民享受便民服务、邮政快递、电子商务体验服务不出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