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乡村札记
寻找古村“金手指”

2019-09-17 11:1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曾志华

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党支部书记    曾志华


因地处瓯江、闽江源头,祖辈把村子取名“溪头”。我们这个与福建省浦城县相邻的龙泉小山村,一度有80%以上青壮年外出谋生。包括我,农校毕业后就留在了县城工作。每次回村,我都心忧:这样下去,溪头村逐渐消亡。

这里曾是龙泉青瓷发源地,村中至今保存7座古龙窑,是世界最大的古龙窑集聚地,决不能消亡!在“救村”信念驱使下,我毅然回村竞选村委会主任,下决心带领村民挖出“金山银山”,过上好日子。

成功竞选后,我先从改善村居环境突破,提出“自筹资金在村口建一个公园”,让村民看到溪头之美,重拾发展信心。

想法一提出就遭到村民质疑:钱从哪里来?村口3000平方米的违章厂房拆得了吗?

村里争取乡党委支持后,迎难而上,10天就拆除了违章厂房。看着违章厂房轰然倒塌,村民知道这回是动真格的了。之后的一个月里,村干部分组挨家挨户上门,一边宣传动员村民主动拆除自家旱厕灰寮,一边说理劝捐筹集建设公园资金。

村里的建设得到了上级支持,市政府不仅下拨资金支持公园建设,还请来著名设计师为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村口八棵树公园顺利开工。按照图纸,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垒石墙、栽绿植;公园建成后,全村妇女拿着扫帚、抹布为公园“梳妆打扮”……凝聚着村民的心血一砖一石、一草一木,让八棵树公园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我和村支书还总结提炼出了“全民参与、团结奋战”的“八棵树精神”。每次主题党日活动,必以“八棵树精神”激励党员奋发有为,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富民新路。

“人心齐,泰山移。”在村庄整治行动中,村里腾出了3.5万平方米的发展新空间。积极争取下,一个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接踵而来:引活水进村、修防洪生态堤、建后垟萤火虫基地、创建省级历史文化村……溪头村逐渐成了全省拆改结合的典范。

2013年12月,我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年,龙泉市争取到2016年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举办权,但未敲定展会地址。我意识到,这是溪头村一个绝佳的发展机遇。

经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同意把展会地址定在溪头村。此后两年间,为配合来自全球9个国家11位顶级设计师在溪头创作竹建筑,全村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全村群众积极开展土地征用、施工配合等准备工作。

2016年9月28日,首届国际竹建筑双年展顺利开幕,世界知名建筑师、文化大咖齐聚溪头,看到最美的景象:鹅卵石的墙基、毛竹搭的外墙、龙窑匣钵装饰的墙面……由此,溪头“一夜成名”,成为一个具有“国际范”的古村落。

展会结束后,这个占地2万平方米、由16个建筑单体组成的“竹建筑群”永久留在溪头,不仅成为村里的地标建筑,也给小山村带来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

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我们加快推进建设游客中心、改造停车场、亮化村庄、开辟生态绿道等30多个民生项目,溪头村一跃成为“浙江最美村庄”,被评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美了“面子”,还得提升“里子”。为挖掘文化内涵,村里开展了“咱们村有哪些宝贝”大讨论,大家一致推举“龙窑青瓷”作为溪头宝贝,提出把老祖宗留下的龙窑文化发扬光大,推进文旅融合。

我们利用乡贤会平台,邀请青瓷艺人回乡重点窑火,并举办了“不灭窑火——传统龙泉青瓷烧制”活动,溪头龙窑文化重新“热”了起来:央视新闻频道现场直播开窑盛典、全国乡村春晚大集成功落户溪头、原汁原味的龙窑演出成为文化金名片……2018年,溪头村游客接待量达到29.3万人次,80多名青壮年返乡创业,溪头村的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看着街头来来往往的游客,村民开心赚钱的笑容,我想:以“绿”换“金”,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