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0年第八期>“枫”景这里独好 ——各地“最多跑一地”改革创新载体扫描
镇海:“一链条”调处化解纠纷

2020-05-12 11:4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沈华军

今日浙江记者  沈华军


“太感谢你们了,我终于拿到赔偿了!”四川来甬务工人员杜春富拉着调解员李世伟的手连连道谢。

2019年7月,杜春富在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帮人修房子时不慎从二楼坠下,腰部受伤,难以再从事重体力活。事发后,雇主支付了1万元医药费后便不管不问,他便到镇海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反映情况。

因为没有劳动合同,杜春富难以通过仲裁维护权利。中心受理后,指派调解员黄盈盈一对一跟进。由于事发地位于澥浦镇,且杜春富也长期暂住于此,黄盈盈通过四级调处体系,将案件转至澥浦调委会。经过一个多月努力,中心终于让原雇主同意赔偿12万元,房屋主人也愿意拿出2万元作为人道主义补偿,纠纷圆满解决。


镇海区劳动监察大队调处企业欠薪事件


目前,镇海区构建起以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为“塔尖”,镇(街道)调委会、专业行业调委会为“塔身”,村(社区)调委会为“塔基”,基层网格为“台基”的矛盾纠纷四级调处体系。

中心有诉讼服务区、司法服务区、劳动仲裁区、联合接访区和信访调处区等五大功能区块,内设高标准数字化速裁法庭和劳动仲裁庭,打通了纠纷调解的“全链条”。

中心依托宁波“平安e通”信息系统和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现网上网下联动化解,还配备LED显示屏、电子触摸屏、远程立案机、远程视频分析研判系统等硬件设备,设立远程调解室、分析研判室,建立以中心为主干,镇(街道)、重点村(社区)调委会为节点的远程视频调解网络。

为解决矛盾化解多头受理、效能不高,群众信“访”不信“法”的问题,镇海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尽力将矛盾纠纷导入法治化调处轨道,树立“权威化”处置标准。

推行诉调对接。在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立诉调对接平台,由区法院选派1名员额法官和3名法官助理,长驻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和涉诉信访释法明理,不服调解的简易案件可在中心直接开庭速裁。今年前4个月,中心共调处纠纷案件469起,调解成功率96.9%,涉及金额1507.07万多元。

推动访调对接。中心健全调解与信访部门会商机制,区信访局直接将办信科、接访科设立在中心大厅,实现信访接访与司法调处无缝对接。中心运用1名包案领导、1名人民调解员、1名律师以及若干名有关部门人员参与的“3+X”模式,开展信访重点案调处化解。

中心还积极倡导社会化公共参与,不断增强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广度深度。

组织社会参与化解。中心设立了金牌调解室、“诚悦”调解工作室,并联系骆驼商会调委会等行业调解组织,充分激发社会组织在矛盾化解中地位中立、公信力强的优势。中心与区内4家律所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引导律师以第三方身份、利用专业优势参与矛盾纠纷调处,提升调解质效。

开展化解心理疏导。中心在矛盾化解时注重加强当事人心理疏导,联系区心理咨询工作者协会,在全区聘请了9位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干部作为中心兼职心理疏导员,在大厅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心声工作室),定期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坐诊”,疏导当事人负面情绪。

探索开展志愿者参与。依托区志愿者协会平台,中心挑选了60余名具备一定法律知识和调解能力的志愿者组成义务调解员团队,有效弥补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量不足的难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