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
|||
|
|||
辛 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这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本质的深刻阐述,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深刻自觉。长期以来,以西方文化为底色的西方现代化实践的优势地位使得一些人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日渐边缘化。 事实上传统与现代不应该对立也不是对立的。“至今人类依然靠着那时所产生、所创造以及所思考的东西生活。每值新的飞跃产生之时,人们都会带着记忆重新回归到那轴心时代,并被它重燃激情。”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通过“轴心时代”这一标识性概念对传统与现代关系做了十分有见地的阐述。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第二个结合”推动对传统与现代关系问题的思想解放,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时代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像“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尽管当今世界客观存在意识形态斗争,一些西方国家恶意污名化中华文化,但是国际社会仍然出现“中华文化热”“孔子热”的现象,很多人都在探讨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这也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传统联系着现代,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当然,任何历史文化总是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特定的社会历史时期相联系,不能简单套用比附,也不会自然代入变现。要让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共同体意识与现代社会形态及现代经济社会运行机理相匹配、相协调、相促进,必须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下功夫。通过创造性转化,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以激活生命力;通过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以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从民胞物与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天下为公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时代的光辉,千年的愿景落地为现实运动,正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出的硕果。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充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展与辉煌,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的创立、创造、创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