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富先行中描绘民生幸福新图景 |
|||
|
|||
今日浙江评论员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习近平主席2025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句贴心话,贯穿着一如既往的人民立场,是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创造辉煌的价值指向和力量源泉。 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美好社会,目的是为了人民,力量亦来自于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今年浙江两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一年,全省各地在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中,扎实推动民生举措落地落实,让老百姓收获了稳稳的幸福。实践证明,把“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每前进一步都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力量。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省委提出,要牢牢扭住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缩小城乡、地区、收入“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教导,把思想和行动聚焦到“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上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一体融合、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中,谋实功、创新绩,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扎实做好就业工作。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当前,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持续推动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大规模精准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开展“浙江无欠薪”行动,深化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努力做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从2004年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就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每年筛选确定的民生实事都十分注重普惠性。20年来,民生实事项目有传承、有创新、有发展,而为民初心始终不变,精神内核始终如一。当前,要积极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鼓励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稳步推进基本医保全省统筹;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行动,深化文化特派员制度,扎实推进人文乡村建设,谋划推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城乡共享。尤其是要谋好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突出群众有感、普遍受惠,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推进公共服务“七优享”。集民生领域改革事项于一身的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是我省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富共享的重要抓手。今年,重点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开展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加强养老服务,加大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力度,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高水平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研究型医院,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实力。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平安,是发展之基、民生之盼。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信访工作法治化,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工作,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防控处置,强化社会治安立体防控,健全预防性法治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确保城乡安宁、群众安乐、社会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