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描绘绿色共富生态新画卷

2025-02-28 09:5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朱智翔 刘小刚

朱智翔    刘小刚

 

  去年底,第八届山水四项公开赛在金华举行,全国千余名选手参赛。10公里越野跑、1公里桨板、1公里游泳、1公里电动冲浪板……选手尽展风采的同时,纷纷为身边的绿水青山“代言”。

  近年来,金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紧握绿色发展的如椽巨笔,描绘“美丽金华”新图景,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4年度浙江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金华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3年提升,创历史新高。

  

东阳江


植绿护绿    和谐共生

  

  细雨纷飞的午后,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洋庄村,一名头发灰白的老人在一座小山下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山坡上的林子。

  老人名叫曹兰招,今年78岁,种树已40多年。“眼前这座山是坑丈山,我1998年承包的时候还是光秃秃一片。隔年开山后,种了450亩杉树。”他说,树苗刚栽种时高50厘米左右,细如手指。26年过去,树高已10多米,树干有大腿粗。

  曹兰招包山种树的故事,得回溯到1983年。那年,磐安复县,发展掀开新的一页。但由于毁林造田等历史因素,当地处处荒山。隔年,县里实行林业改革,实施万亩荒山承包到户,37岁的曹兰招承包下3650亩荒山。

  为守好山林,曹兰招就近搭起草屋,吃住都在山上。种树、养护都需要不小的开支,再加上杉木价格连年走低,曹兰招不仅花光了积蓄,还背上了几十万元的债务,也因此遭受过许多人的不理解。

  但曹兰招种树的决心从未动摇,先后数次承包荒山,累计种下7000亩杉树。“现在我老了,山林交给儿子打理。我叮嘱他,要把树种下去。”曹兰招说。

  在曹兰招的带动下,磐安县植绿护绿的队伍日益壮大,曾经的荒山悉数复绿,2024年森林覆盖率达84%,负氧离子浓度是世卫组织标准的15倍以上。

  不仅磐安,金华各地增绿行动如火如荼:深入推进新植千万株珍贵树,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平原绿化等增绿行动;全面推进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全国首个地市级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提升金义都市区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承载、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与城市群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生态格局……据统计,“十三五”以来,金华共投入绿化资金333亿元,新造林14.76万亩,建设珍贵彩色森林92.3万亩。

  眼下,金华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6%,市民推窗即可见绿。

  

重整山河    河湖蝶变

  

  金华是浙江“四江之源”,因水而兴,因水而美。姿态万千的金华水,淌进诗词,传唱千古。李白有诗云:“径出梅花桥,双溪纳归潮。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李清照登高八咏楼,感叹:“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然而,随着经济繁荣发展,碧水清波却不复存在。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地表水断面三分之一为劣Ⅴ类,三分之一接近劣Ⅴ类,“垃圾河”“牛奶河”“黑臭河”大煞风景。

  重整山河,迫在眉睫。2013年,金华打响全省“五水共治”第一枪。随后几年,清三河、提水质、河库塘清淤、建设浙中生态廊道、推进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等行动一环扣一环,扎实落地。

  善作善成,山河一新。如今,湖海塘风光旖旎,化身城市“会客厅”;浦阳江鹭鸟翻飞,成为金华首个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治水,金华全市水环境实现历史性好转,基本消除黑、臭、脏污染。数据显示,2013—2023年,全市47个地表水断面Ⅲ类以上水质占比从不到35%提高到100%。”金华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治水更要护水,河长制成为依托。自从当上村级河长后,每周例行巡河已成为义乌市苏溪镇立塘村党支部书记金喜龙生活的一部分。每次走在河边,他都会细心检查河道整洁度,查看上游有无污水偷排。

  “河长制不仅让河流守护有了责任主体,解决了原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还提高了临河而居百姓的环境保护自觉。”金喜龙说,“以前河道没人管,有的村民往里面丢垃圾。现在有河长监管,有巡查员巡视,这种现象基本消除了。”

  在金华,像金喜龙这样的河湖长有3200多名。“官方河长”冲锋在前,“民间护河军”也不甘示弱:共青团组织“河小青”巡河,妇联成立“巾帼护河队”,企业组建“企业河长队”……各方携手助力金华一年不落捧回浙江治水最高奖项“大禹鼎”,更是连续4年夺得“大禹鼎”金鼎。

  

廊道蔓延    绿色共富

  

  早上7时,金华市金东区东阳江浙中绿道旁,苍松枝头鸟儿啁啾;绿道一侧,东阳江碧水清波,倒映蓝天。野鸭、灰鹭、鸬鹚等水鸟在江面嬉戏打闹,凫水觅食。

  东阳江浙中绿道,是浙中生态廊道的一支。作为金华“三大廊道”之一,浙中生态廊道2017年开建,是全市域、全流域、复合型的生态廊道。廊道以金华市域内衢江、兰江、金华江等八大干流沿线陆域1000米为主要实施范围,连接金华全市9个县(市、区)的73个乡镇(街道)。主廊道长约396公里,规划面积830平方公里,约占市域总面积的8%,直接辐射服务全市80%常住人口。

  2017年以来,浙中生态廊道犹如藤蔓般延伸,目前主廊道全域贯通,支廊道密布成网,各类绿道长达2410公里,三江六岸公园实现贯通,形成了“三江荟风华”的独特城市景观。

  “浙中生态廊道通过健身绿道、彩色林带等,将沿线的特色村镇、休闲农园、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有机串联,集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绿色产业等于一体,不仅是生态景观带,更是经济带、富民带,在推动共同富裕和沿线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金华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便是这条廊道串起的一颗璀璨明珠。该牧场是全国首个以“两头乌”猪为IP的主题乐园,2021年开园以来,多次登上网络热搜。借力牧场的流量溢出效应,金华市婺城区建立“熊猫猪猪”产业共富联盟,将牧场附近的白龙桥镇、长山乡、蒋堂镇等三镇九村6个A级景区村、30余处旅游景点进行整合,拉动周边乡村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带动数百名村民就业,村民增收超千万元,成为金华共同富裕典型案例。

  “如今每到节假日,我们村就很受欢迎。游客在这里嬉水,开展艺术采风,玩得流连忘返。”位于牧场旁白沙溪畔的新昌桥村党支部书记柯建康说。

  廊道绘制生态带、筑起共富路。下一步,金华将持续深化生态廊道建设,以廊道建设为载体,深入推进绿色共富,朝着生态秀美、产业绿美、生活和美目标大步迈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