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会呼吸的文物”焕发新生 |
|||
|
|||
李 华
古树名木见证的,不只是四季更迭,更是山水和人文。今年,《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于3月15日施行。这是我国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规范,填补了古树名木保护领域国家层面的法规空白。 大美湖州,因绿而兴。近年来,湖州市全面加强古树科学保护,奋力留住乡愁寄托,让“会呼吸的文物”不断焕发新生机。最新一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统计显示,湖州全市共有古树名木8936株,古树群57个、名木群1个、古树8890株、名木46株。 长兴县八都岕银杏古树文化公园 “自然博物馆”的年轮密码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走进德清县莫干山麓的碧坞龙潭景区,一株逾千年的雌性南方红豆杉独踞竹海,其主干笔直如剑,枝叶层叠似翡翠华盖,与不远处的雄树守望,形成跨越千年的“植物界梁祝”。作为第四纪冰川孑遗物种,红豆杉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株南方红豆杉也是浙江现存最古老的红豆杉之一。 每一株古树名木,都蕴藏着人与自然的传奇。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生态林业保护研究中心主任蒋小凡介绍,古树指的是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分布,形成由多株古树组成的群落,通常具有较高的生态、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称之为“古树群”。名木,则是指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景观价值或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古树实行分级管理,树龄在100年以上不满300年的树木属于三级古树;树龄在300年以上不满500年的树木属于二级古树;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树木属于一级古树。 湖州家底如何?自1996年起,湖州历经多次专项普查,为8936株古树名木建立了“电子户籍”,构建起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 在这座“自然博物馆”里,银杏以51.39%的占比成为绝对主角。古树数量在百株以上的还有12个树种,分别是枫香、麻栎、樟树、榉树、榧树、枫杨、苦槠、柳杉、金钱松、朴树、三角槭和马尾松。白皮松、侧柏等26个树种堪称“独子”,只有单株古树。 这群特殊的“地球居民”,编织出了全省乃至全国所罕见的生态图谱: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6个古树群形成延绵10公里的银杏长廊;安吉县山川乡九亩村的中国金钱松森林公园,5万株金钱松组成森林矩阵,刷新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规模纪录……
“百岁老人”的老有所依
阳春三月,万物生发。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生息,银杏渐渐苏醒。 安吉县梅溪镇钱坑桥村的银杏古树文化公园里有一株1100多岁的银杏树,一株5丛,身高32米,平均冠幅23米,是“浙江十大树王”,也是全国“十大最美古银杏”。 近年来,这位“千年老者”却屡屡遭遇生存危机。为了给它腾挪空间,钱坑桥村毅然决定建设古树公园,通过外部生长环境改善和内部树体生理修复综合保护与复壮的技术措施,提升古银杏生命力。紧靠银杏的3户人家房子拆除迁移;压着树根的道路铲了,向外挪12米,扩大保护半径;新建景观长廊和拱桥,实施水塘翻修、绿化种植、亮化工程……公园建起来了,古银杏焕发出新的生机。 和这株古银杏一样,湖州的每一株古树名木,都“老有所依”。 打开古树名木网上管理系统,古树名木的信息都已上云入库, “一树一策”,实现“一表管理、一图尽览、一键查询”,并对其生长环境、管护措施、认养捐赠、问题清单等情况进行智能化的定期监测,动态管理。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湖州构建起多元化机制。 一树一保险。安吉县为3329株古树名木购买政策性保险,通过引入古树名木综合保险,对由于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原因造成古树名木倾倒、倾斜、蛀干(蛀枝)、枯萎以及主干分枝折损事故及第三者责任事故进行赔付,既保护了古树又解了民忧。 一树一团队。长兴县组建“银杏守护人”专业队伍,实施专业化养护,并加强常态化监管和数字化管理,集成古树“一张图”、在线监测、任务派发、古树巡查等多个功能模块,促进古树的可视化精准保护。 一树一管家。聘请专人对辖区内的古树进行日常看护,让古树管护更加精细化,开创古树专人定株保护的新机制。 保护古树,人人参与。在湖州,“绿色合伙人”的队伍逐渐庞大。
“绿色遗产”的共富密码
“来来来,这里需要施肥。”“快快快,争取今天把外立面装修完工。”……3月10日,树木抽枝发芽,长兴县小浦镇八都岕景区一派繁忙景象:古树管理人员忙着松土施肥、观察芽头,为“满岕尽带黄金甲”蓄积能量;民宿业主忙着规划改造、提质升级,整装待发笑迎八方客。 在这片连绵5公里的山岕内,散落着3万株原生野银杏树。其中,百年以上的老树就有3516株,被誉为“浙江最美古树群”,长兴也被誉为“中国银杏之乡”。 如何把古树资源转变为共富密码?长兴县探索古树价值的多元化利用,打造独具特色的“古树佳”品牌,拓展“古树+”的文旅模式,塑造“杏福”文旅品牌,充分挖掘古银杏的深厚文化底蕴。 走进八都岕,美景引人入胜,银杏面膜、银杏宴、岕里刺绣等文创产品夺人眼球,千年银杏果拍卖、文创产品研发销售等活动更是令人流连忘返。 “春季踏青、夏季纳凉、秋季看金黄、冬季赏雪景,我们把赏银杏与古道文化、户外运动、乡风民俗等结合,实现每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方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励强说,“古树+”不仅带动了乡村振兴,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发展,又反哺了古树保护,“村里的民宿业主积极认养古树,村民也把古树当成‘幸福树’‘致富树’”。 古树名木保护,不仅是树的保护,更是让古树名木“活”起来。 近年来,湖州将古树独特的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相结合,建设古树公园,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富民产业。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古树名木文化公园8处,其中长兴县3处、安吉县5处。 沿河而建的乡村,高大挺拔的古树,蜿蜒曲折的古道……走在位于安吉县上墅乡阳山山麓的董岭村金钱松古树文化公园内,一股带着绿意的乡愁扑面而来。“很适合带孩子亲近自然,认识了不少稀有树种。”来自上海的游客杨先生说,走进自然的亲子游很受欢迎,让孩子玩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把古树名木保护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湖州正努力挖掘“绿色遗产”里的共富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