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经济建设
“加力扩围”释放消费新动能

2025-06-30 10:04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袁卫

今日浙江记者  袁 卫

 

  消费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今年以来,浙江深入实施大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居民增收、居民减负、扩大大宗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提升消费品质、优化消费环境、减少消费限制等七大行动,推动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和结构不断升级,服务消费快速发展。

  今年1—5月,浙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5.3%,总额和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工作人员为消费者讲解国补优惠政策


政策保障加力扩围

 

  今年初,省商务厅等6部门按照《2025年浙江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印发了《2025年浙江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优化政策设计、提升消费体验、助推产业发展,持续推动我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发力显效。

  “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以旧换新政策直达快享,是浙江提振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国家层面以及浙江之前出台的相关政策相比,今年我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三个加量”:

  补贴品类加量。浙江省将3C数码产品纳入补贴范围,涵盖手机、智能手表等品类,家居补贴范围从智能家居延伸至传统家居。目前,全省补贴品类总数从国家政策的12类扩展至85类,各地还根据实际自主进行了扩展。

  补贴力度加量。电动自行车成为重点倾斜领域,新购车辆补贴比例由20%提高至40%,补贴上限从500元升至1200元。消费者通过“报废换新”方式购置即可享受补贴。

  参与商家加量。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全国性电商平台从去年的9家增至今年的20余家,有50余个品牌商家开设浙江专区,全省已有2万经营主体、3万余个销售网点参与活动。

  同时,浙江还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在旧房装修和适老化改造领域,优化资格领取和补贴申请流程,缩短补贴兑付时间;在参与商家资金结算方面,推行“预拨+清算”的结算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商家预拨一定比例的资金,减轻商家垫资压力;开展价格秩序集中整治,建立价格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切实防止“先涨价后补贴”现象,确保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

  今年一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家电、家具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3%、103%、41.5%和18.7%。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已有超1500万消费者累计获得补贴资金超150亿元。

 

消费场景优化升级

 

  近日,商务部公布了首批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10个实践案例,浙江的消费场景——宁波iPN渔轮厂演艺综合体入选。该场景保留了原有船厂的工业特色,并与宁波的水运文化相结合,实现了由传统工业设施到现代文旅综合体的蜕变,是全国首个以“演艺+”为核心的文旅演艺综合体。

  聚焦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生态,浙江持续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分级分层打造多元消费场景。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获批全国“现代商贸流通城市”建设试点,杭州市获批首批全国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31个县(市、区)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10个设区市开展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温州市获批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41个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超过500个生活圈积极推进社区商业设施改善提升。持续推进3个国家级智慧商圈、23个省级智慧商圈的智慧化改造提升,加快5G基站、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物联网等覆盖核心商圈。

  入境消费更为便捷。进一步优化口岸签证工作模式,提供7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和线上申请办理服务,全省累计设立县级签证点25个,外国人签证“就近办”越来越方便。联合银行、通信、文旅部门,在萧山国际机场搭建入境首站服务平台,让外籍人员一入境即可办理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业务,第一时间感受浙江优越的营商环境。举办全球旅行商“浙里行”活动,开发入境旅游精品线路,推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浙江伴手礼”“浙江礼物”。大力推进离境退税和“即买即退”服务拓围扩品,截至6月10日,全省共有离境退税商店580家,“即买即退”商店172家。

  放心消费深入推进。持续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通过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社会协同”的新型消费治理体系,放心消费建设已覆盖30余个行业领域,累计培育放心消费商圈(街区)486个,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升635家,“放心”成为“浙里”消费常态。建立全国首个省级“无理由退换货”制度体系,全省动态发展了9.7万家无理由退换货单位,动态培育异地异店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单位700余家。同时,积极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综合治理、风险监测、消费维权等制度,加大缺陷消费品召回监管力度,持续优化消费环境。

 

品质消费厚积薄发

 

  夏季,随着暮色降临,绍兴市的柯桥古镇内人群涌动,水雾表演、音乐驻唱、限定集市等活动点亮古镇夜晚,让现场游客目不暇接。

  近年来,浙江聚焦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品牌引进、重大活动举办,以夜间经济样板(特色)城市、高品质步行街、特色商业街(区)为坐标系,加快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

  建好“集聚区”,完善生态圈。印发《浙江省高品质消费集聚区创建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打造一批“商业业态丰富、消费场景创新、消费时段完整、商品服务优质、物流通畅有序、消费体验愉悦”的高品质消费集聚区。从率先开展高品质步行街提升改造,到试点夜间经济城市培育工作,再到体系化、规范化、科学化打造高品质消费生态圈,浙江涌现出一批城市品质消费新高地。截至目前,全省已有36个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9个省级夜间经济特色城市、2条国家级示范步行街、37条省级高品质步行街、24条(个)省级特色商业街(区)。

  突出“多元化”,浓郁烟火气。深入推进商旅文体娱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多元化消费场景打造。突出本地经济、人文、民俗、自然特色,强化数字化赋能,以“商业+历史”“现代+传统”“科技+文化”等方式融合打造体验式、沉浸感消费场景。体系化推出“浙夜好生活”系列活动,形成了一批以宁波老外滩、温州“塘河夜游”、柯桥古镇等为代表的夜间消费地标,夜间消费营业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持续扩大。

  培育“新品牌”,引领新风尚。出台《加快推进浙江省新消费品牌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构建“政商产学研”一体的新消费品牌发展服务体系。深入开展中国品牌日、“质量月”等活动,推进品牌故事“走基层、入民心”。立足浙江省产业发展特点,梳理全省优质特色产业带27个、农业区域公共品牌245个。以杭州市建设新消费品牌试点城市为核心,11个设区市错位发展“特色产业带+消费地标”,宁波“美妆出海走廊”、温州“国潮鞋服基地”、绍兴“黄酒文化体验区”等消费产业IP日益响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