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5年第十三期
谱写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5-07-15 11:1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王通林

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王通林


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坚持和深化,是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站在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新起点上,要坚决扛起使命担当,对标“五个更加注重”“七个新突破”重大部署,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全面推动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要素配置、文明善治等一体融合,奋力谱写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城乡经济社会高度一体、相互融合、共同繁荣的美好图景成为现实。


龙游县溪口镇


“引擎、通道、纽带”三维发力,打通城乡融合脉络


以县域为重要单元,统筹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与乡双向奔赴。激活“强城”“兴村”重要引擎。突出“四力”强城,滚动推进530个县城重大项目和510个中心镇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县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改善,打造一批现代化县城。突出“三美”兴村,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动”,推动和美乡村、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打造“发展轴”重要通道。因地制宜推进“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加快产业集群、人口集中、服务集成、资源集聚。培育建设省级中心镇105个,“一镇一策”培育农业大镇、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以重点村为支点,建设300个重点村组团片区,辐射带动2000个以上周边村联动发展。坚持以强带弱,开展76个“相对薄弱乡镇”、575个“相对薄弱村”帮扶带动工作。

系牢“特色产业”重要纽带。加快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推动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建设,力争国家级高新区设区市覆盖率、省级高新区工业强县覆盖率均达100%。深化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一业一策”推进项目建设、文化传承、品牌培育,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以上。实施“土特产富”全链发展优质优价工程,“一链一策”清单化精准培育,建成十亿级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135条以上。


“规划、建设、服务”三位一体,优化城乡资源配置


坚持“城乡一体化、省域一盘棋”,统筹优化城乡功能、空间和生产力布局,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完善城乡规划布局。突出一体规划理念,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开展城乡融合空间规划评估,梳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便利性可及性需求,形成县域空间开发利用“体检表”,统筹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联通城乡基础设施。实施城乡供水品质提升、污水系统治理、交通通行体系提升等六大工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协调服务、工程管理等三大机制,分类制定中心镇(重点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新增城镇供水延伸覆盖行政村200个,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行政村400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92%。

优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深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加快推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市管县用”机制、基本医疗保险“长护险”等第一批30项经验做法,总结提炼第二批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的医疗卫生人才“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等9项经验做法。系统构建“1+X”政策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布局、服务标准、设施建运、政策制度”四个一体化,让每一位城乡居民都能享有优质公共服务。


“人、地、钱”三管齐下,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

统筹推进农民进城和青年入乡。深化“居住证+积分”制度改革,迭代优化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业务的“浙里新市民”应用场景,推动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大力推进青年入乡发展,加快落实“引育留用”全链条支持政策,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1157个,新培育农创客2万人、“新农人”25万人以上。

统筹推进资源开发和要素激活。深化土地综合整治,强化低效用地再开发、城镇有机更新等政策联动集成,探索空间要素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三条控制线正向调优机制。统筹保障城乡空间规模,专项安排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用地、山区海岛县用地和乡村振兴用地。深化农业标准地改革,新建农业标准地50万亩以上。鼓励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激活农村房地资产,新增盘活闲置农房2万宗以上。

统筹推进政策支持和多元投入。围绕8方面17件大事,谋划储备好“两重”“两新”项目,全力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聚焦城市更新、两业融合、农业专项等重点领域,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抢抓专项债“自发自审”契机,创新开展“经营性+公益性”项目一体实施。聚焦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市政和产业园区等领域,全力争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项目资本金。探索建立财政支持与政策性银行、政策性担保、政策性保险及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高效协同机制,省级财政三年安排专项政策资金240亿元以上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性银行每年安排信贷资金800亿元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省、市、县”三级协同,凝聚工作推进合力


坚持省级顶层设计、市级组织实施、县级主抓落实,上下协同、左右联动,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强化推进落实。充分发挥省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工作专班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推动落实作用,健全定期工作例会、重大项目调度、重点指标分析、重点工作监测、重点问题督办等机制,清单化、制度化、常态化闭环管理,构建争先创优激励机制,推动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强化改革创新。坚持“小切口、大牵引”,扎实推进缩小“三大差距”3个市和14个县(市、区)省级全域综合试点,开展托育教育一体化、“政银险担基”协同支农改革等专项试点,支持各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总结提炼推广一批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强化政策供给。突出务实管用,联动推进机构编制、财政金融、人才技术等政策集成,制定小城小镇小村优化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系统优化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