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干部培训“一池春水” |
|||
|
|||
张程锋
在绍兴杭州湾上虞经开区国科新材料中试基地,一场揭示新材料产业化密码的“安全预演”正在进行。基地负责人带着20余名经济型专业干部培训班学员穿梭其间,实地见证中试平台助力科技成果转化,探讨中试项目全流程管理的解法。这是绍兴市开展现场教学的一个日常场景,也是全市加强干部专业实训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绍兴市紧盯事业所需、岗位所需、干部所需,加强多领域统筹、多元化供给、多渠道锻炼,构建分层分类、系统立体的干部履职能力培训体系,常态化长效化提升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为加快建设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共富示范市提供坚实支撑。 绍兴市选调生培训班学员对话青年创客
锚定需求 构建分类精准施训体系
干部成长经历不同、岗位职责各异,培训需求多样多变、“众口难调”,如何才能破题? 摸清需求,分类实施。绍兴市以28个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和开发区为重点,通过统计调查、问卷调研、个别访谈、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专业能力建设现状和专业功能需求双向调研评估,广泛征求意见,了解现实需求,找准短板盲区。 按照单位核心职能和承担的中心工作,履职能力培训区分综合、经济、城建、民生、执法、国企等领域,加强专题班次规划、周期调度,绍兴市2025年排定产创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贯通等各类专题研讨班19个。 把事业需求和干部需求结合起来,健全教育培训“需求调研—课程定制—成果转化”闭环机制,通过学员带着实践问题、带着经验案例“两带来”机制,开展差异化个性化课程开发和模式设计,采用年轻干部“长班短训”“融合比学”、专业干部“分类别跨层级”“研究式”培训等方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基层干部培训既要“解惑”又要“解渴”。针对一线培训资源短缺、干部“工学矛盾”等实际问题,绍兴市打破惯例,变“选员入校”为“送教上门”,把课堂设在平台上、将专家请到园区去,实现领导干部就近可学、一线干部常态能学、企业人才同堂共学。目前市县联动举办专题讲座30余场,实现全市重点平台、园区全覆盖,惠及一线干部3000余人次。
紧盯供给 打造优质培训内容矩阵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在位于越城区的浙东运河文化园现场教学点,老师正向学员讲述浙东运河的前世今生,一幅河城共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画卷缓缓展开。 让培训课程有“料”又有“味”,文化底蕴、特色优势的就地转化是关键。近年来,绍兴市深入学习挖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绍兴和对绍兴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健全完善“魂脉主心、三脉融合”课程体系,深化“现场解说+理论阐释”“双课双讲”模式,打造形成新时代“枫桥经验”、大运河文化、驻村指导员等精品课程,推动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秉承马克思主义魂脉、赓续历史文脉、贯通胆剑血脉、守护红色根脉。 确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围绕绍兴“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战略,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整合学界、政界、业界等教学资源,目前纳入产城人文系列课程130余门,同步推动“一县一品”品牌课程建设超200门。同时,市县联动打造“云端课堂”,每年上线学习专题15个以上、专业课程超100门,切实满足干部专业知识更新需要。 “八山半水分半田”的新昌县先后走出了15家A股上市公司,立足“三花、新和成、万丰、京新”循迹溯源现场教学省级示范点,量身定制《新昌小县大科技的新实践》等30余门特色课程、3条精品教学路线,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干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认识和能力。 履职能力培训重在干而论道,让懂政策的人讲政策、让懂方法的人教方法。绍兴市有计划地邀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上讲台作专题报告,市委常委结合分管工作作专题辅导,建立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一人一课”专业课程库,常态化邀请“担当作为好干部”等先进典型分享经验……去年以来,领导干部上讲台课程占比达到27.1%。 好课程需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绍兴市持续推进“好师资、好课程、好教材、好案例”建设,落实揭榜点将、集体备课、磨课提升、审定准入“四步并行”机制,实施课题“大揭榜”、集体“大备课”,推动教学“大研讨”、联合“大练兵”。2024年,5门课程入选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数量居全省前列。
聚焦实践 探索多维能力提升路径
在产业小镇参加项目路演、到车间产线分析生产数据、与专家教授交流技术趋势,越来越多的干部走到发展前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桌面推演……越来越多的实训课程正走进课堂。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实战是最有效的历练。近年来,绍兴市着力健全“干中学、学中干”能力提升机制,制定出台加强专业能力培训实施方案,提出“跨界融合”“翻转课堂”等专业能力实训“十法”,助推培训更加贴近工作实景,让干部在学干结合中提能力强素质。 今年4月,绍兴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联合组建运行“胆剑青年学习社”“总社+分社”,聘任8名县处级干部及1位院士专家作为辅导员,指导160名年轻干部通过业务讲堂、专题调研、案例剖析以及列席工作会议、参与工作实操等方式,围绕“布局未来产业”“打造长红城市”等课题定期交流互鉴、联合咨政研究、协同攻坚克难。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格局。绍兴市深化实践锻炼模式,扎实开展“进上级部门和先进地区学理念、进重大项目学业务、进基层一线学方法”等行动,去年共组织超600名干部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对标学习,100余名干部到镜岭水库建设、黄酒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项目中锻炼。 紧盯实践导向,各地涌现出一批行之有效的做法。上虞区抓实经济型干部培训,在一轮经济通识教育基础上,针对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等6个赛道开展专题学习,选派21名干部赴江苏等地开展沉浸式考察学习。诸暨市开展“揭榜领办 组团攻坚”,120名干部下沉一线参与外贸重点企业专项服务、内生项目建设、基层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先后解决实际问题50余个。 在“天姥归谷”创新平台,年轻干部参加路演已经助力走出60余个产学研项目;在开发园区,对标学习带回的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多项经验得到本土化应用;在田间地头,基层锻炼的选调生正在孵化乡创客项目……绍兴市比学赶超的氛围日渐浓厚,推动干部在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