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攀高向新

2025-09-15 11:1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宗合

宗   合

 

  今年以来,浙江聚力做好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加快建设创新浙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积极探索推进产业链党建工作,坚持将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持续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胜势,引领赋能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宁波江丰电子公司组建党员攻坚队攻克技术难关

宁波江丰电子公司组建党员攻坚队攻克技术难关

组织联链

 

  初夏时节,走进杭州市西湖区艺创小镇,深灰色水泥建筑与青山相映,游科互动、时光坐标、花果山传媒等企业隐现其中,玻璃幕墙后的年轻人们正对着电脑凝神创作——这里接连涌现了《黑神话:悟空》《哪吒之魔童闹海》《长安三万里》等现象级作品。

  为什么是艺创小镇?2021年起,艺创小镇聚焦产教融合发展,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视听文化产业链,同步构建“党建+”产业链、生态链、服务链、创新链“四链”协同发展格局,通过红色党建助力,让创新链条环环相扣。目前,艺创小镇已落户影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数字文创产业链企业3000余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生态。

  放眼浙江,“一链群一联建”遍地开花,引领链上各类主体相融共进、互利共赢。杭州市聚焦全市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大力推行“党建联建+项目支部”模式,试点推进41个产业(商务)社区实体化运行,推动市直职能部门与产业链上下游、属地园区党组织开展联建共建。

  “汽车商贸综合体建设、汽车主题文化街区建设、方林汽车城市场商场化转型……”打开台州市路桥区“汽车商贸”党建联建项目清单,一个个项目紧密串联汽车商贸产业。台州市发布产业链党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和工作指引,推动组建医药化工、泵与电机、水暖阀门等36个产业链党委,辐射2700余家链上企业。通过建立“红色车间”、党员攻坚队等,推动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创新,形成“建一个组织、带一个集群、兴一个产业”的好局面。

  以党建为统领,绍兴市越城区把握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契机,打造形成以属地街道党工委为支撑、产业园党委为纽带、链主企业为核心、上下游企业为补充的平台党建矩阵,集零为整构建与产业链形态相匹配的组织体系。目前,越城区已引进集成电路重大项目超50个,集聚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重点企业近100家,产业人才规模超3万人。

 

服务畅链

 

  “打版可以去‘数字化中央版房快反中心’试试!又快又好还省钱。”在宁波市海曙区,纺织服装企业间都在分享这个好消息。当地时尚纺织服装产业链党建指导员、海曙区经信局总工程师曹卓琼说:“我们根据产业链中小企业的普遍诉求,通过党建联建整合资源,引导行业内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中央版房,为中小企业解决设计端痛点。”

  宁波市把党建工作纳入全市产业链整体规划,建立了覆盖各县(市、区)的13个产业链党委,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务。产业链党组织常态化组织党员走访企业了解需求,对接专家、人才、政府等解决具体问题。还搭建“红链贷”政企银协作平台,为链上企业提供低息中长期贷款授信,最快3天即可放款。

  在海宁市,泛半导体产业异军突起,全市规模以上泛半导体企业146家,2024年产值累计达264亿元。该市强化党建引领,成立泛半导体产业链党委,主动靠前服务。海宁经济开发区搭建政企恳谈、产业交流的议事平台——聚芯会客厅,依托泛半导体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一站通办快速服务机制,基层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一线收集诉求,联动相关部门快速处置。

  去年4月,海宁精奕电子有限公司项目申报专员向工业社区咨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相关政策。社区“芯管家”党员志愿服务队联系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后,中心联合海宁市科技局实地了解、详细分析,提供精准服务。当年,该企业被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省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核心区,舟山市定海区组建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党委,构建部门协同、高校院所助推、链上企业党组织组团发展、船舶海工协会共促的产业链党建联建模式。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依托“暖企工程”“我为企业发展办一事”等载体,围绕项目审批、融资服务、要素保障、安全生产等企业高频需求,选派暖企专员、党建指导员驻链服务、及时纾困,协助长宏国际争取“两重”资金5000万元,助推太平洋海工二期、中天重工二期项目投产。

 

人才强链

 

  近日,在浙江宁波财经学院数字技术与工程学院完成教学任务后,副教授张育斌前往宁波耀峰节水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企业“科技副总”,他负责实验平台电磁铁性能测试、智慧农业系统开发等工作,牵头促成企业研制出了更先进的脉冲灌溉阀门等系列产品。

  在浙江,越来越多像张育斌这样的专家教授走进民企车间,让企业接触最新科研成果。这源于省委组织部牵头推进的高层次人才“校企双聘”改革,推动校企人才共用、成本共担、收益共享。人才无论落在哪里,高校、企业、院所、平台都能使用,成果都能转化在企业,为企业科技创新“强筋壮骨”。

  以创新链驱动产业链,人才是核心资源和关键要素。浙江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模式。

  丽水市打造“一县一链一党委”赋能山区生态工业、品质农业链群式发展,全覆盖组建“红链议事”协调机制、“红链管家”服务队伍、“红链先锋”人才团队,链接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党组织,助力半导体产业实现规上产值超10亿元,12条“土特产富”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

  温州市瓯海区深化与在瓯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探索“校园车间”“企业专班”“教学工厂”等机制,促进高校学生向技能应用型人才转变。瓯海眼镜小镇定期举办眼镜设计、抛光技能等多领域技能大赛,依托“瓯江红”眼镜小镇党群服务中心开设“菁英夜校”,推出“益企成长”系列课程,为企业职工成长蓄势赋能。

  全省各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协同创新、人才培育。浙江工业大学建立“重大科研任务推进专班”制度,推行“一个学科重点对接一个产业、一个团队服务支撑一个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党员干部“揭榜挂帅”,推动引导国家级人才对接产业把脉问诊,教授博士团深入一线指导服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