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浙江公共机构“零碳”先行

2021-01-19 15:42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朱智翔

朱智翔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020年12月18日,浙江省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碳中和工作启动仪式在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举行。一直致力于推进碳中和工作的浙江,再次迈出了公共机构“零碳”实践先行先试的步伐。


 

丽水市高坪乡


会议“零排放”

  

雪后的高坪乡,银装素裹,宛如白色的世外桃源。启动仪式场外,蓝绿相间的“践行绿色低碳 机关示范引领”宣传背景墙分外显眼。

“目前,全省各级公共机构举办的大型会议活动参与人数多、社会影响大,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生态扶贫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的潜力大、示范引导作用强。”启动仪式上,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2020年11月举办的全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班上就已进行了“零碳”会议(培训)试点。培训班规模大概150人,经初步测算,在电力、交通、住宿等方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共计60.36吨。为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排放量,培训班以每吨1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箍桶丘村林汇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

该局还与遂昌县人民政府签订了2021年会议碳中和战略合作协议,购买遂昌全县的碳汇减排量,以满足全省所有公共机构会议全年的碳中和指标,引领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

下一步,浙江在借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碳中和实施计划,通过节约能源、使用可再生能源、使用低碳产品、低碳出行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借助购买碳汇示范项目等方式实现部分会议(培训)碳中和。

“我们希望通过2—3年时间,通过节能减排、购买碳汇等手段,让全省会议都实现‘零排放’。”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处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浙江还将施行“近零”公共机构标准化建设,发布《关于开展“近零”公共机构评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近零”公共机构评定运行机制,构建“近零”公共机构标准体系,出台《“近零”公共机构评定规则》,规范“近零”公共机构评定标志的使用。力争至2025年底,全省20家以上党政机关达到“近零”公共机构评定标准。

 

碳汇可交易

  

“眼前的这片林地,是我们箍桶丘村的一片杉木林。”在箍桶丘村碳中和基地,一簇簇、一串串晶莹剔透的银色“花朵”掩映着株株绿木,高坪乡党委书记林庆雄介绍说,基地包括2570亩杉木林地和602亩黄山松林,平均树龄在17年左右,是长势最快的中龄林,可以保证未来十几年持续性地较高碳汇增量。

“保证”的依据从何而来?“2020年,我市组织编制完成了《浙江省丽水市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浙江省丽水市林业碳汇开发及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并通过了国内权威专家评审。”丽水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雷金松表示,这一套方法通过评估丽水市整体的森林资源情况,确定了一个单位林地面积的碳汇基准线,碳中和林地的情况优于基准线就可以作为碳汇增量。

根据该方法学,坐拥5.8万亩山林的高坪乡碳汇量为1.28万吨,其中箍桶丘村为965.51吨。“这次我们把全村一个月的林业碳汇减排量61吨,卖给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换来了6100元的‘真金白银’。”箍桶丘村党支部书记张传荣说,“每月6100元、每年73200元,可以用于修建村里的养老服务中心等,还能帮助村民更好地树立起保护生态意识。”

碳汇资源“可量化、可交易、可增值、可持续”,箍桶丘村的实践是一次有益尝试。据统计,2019年丽水拥有林地面积占全省比例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约占全省总蓄积量的1/4,目前碳汇量174.52万吨,潜力巨大,并且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135.23万吨的负排放水平,基本处于国内最低数量级,已初步具备率先实现碳中和、争创“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和“零碳”城市的基础条件。

“下一步,丽水将进一步发挥碳汇资源优势,先行先试,建立和完善对接全省乃至长三角的碳交易市场,探索实现碳汇资源价值转化和城乡普惠式低碳发展目标的新渠道、新途径。”丽水市政府副秘书长周瑞琛说。 

 

低碳好生活

  

“零碳”实践,碳减排也是关键之一。“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不可或缺。”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副处长张莉说。

近年来,浙江各地广泛开展“低碳日”、低碳环保嘉年华、低碳出行、低碳婚礼等丰富多彩的低碳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全社会绿色低碳的浓厚氛围。

交换绿植戒指、捐资种树,没有婚车、不办婚宴……2017年,杭州低碳科技馆举办了杭州市首届低碳婚礼。在白色皱纸做成背景、红酒瓶软木塞拼接装饰物的婚礼现场,18对新人执手宣誓,用最质朴的方式牵手今生。

“我是一名科学老师,平时也在教低碳、环保理念,但理论教育远远不够,教师需要身体力行。”杭州市江干区培知学校科学教师万雪琴说,她看到杭州组织低碳婚礼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和万雪琴一样,来自教师、记者、医生、公交车司机等不同工作岗位的新人都是一直倡导低碳环保的热心志愿者。他们在婚礼上捐资,在杭州市临安区种植低碳婚礼纪念林,抵减本次婚礼全部碳排放量,进行碳中和。

2018年,杭州市第二届低碳婚礼如期而至。在杭州低碳科技馆中迎亲,在杭州植物园内植树,由五辆纯电动零排放公交车串联起行程……50对新人举行了一场“浪漫而不浪费,低碳而不低调”的婚礼。相比2017年,这场婚礼规模扩大了不少,报名参与者的数量也翻了倍,50对新人名额报满后,咨询者依然络绎不绝。

“接下来,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低碳婚礼。”杭州低碳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说。不只是举行低碳婚礼,不用一次性塑料袋、纸张双面打印、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光盘行动……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然在之江大地扎根生长,渐入人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