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侧记

2023-11-30 16:09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朱智翔

朱智翔


钱塘江碧波奔流,千岛湖水清岸绿,百山祖林木蓊郁……浙江,山水塑形、绿意摇曳,见证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和浙江生态省建设20周年。日前,生态环境部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在金华共同举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通过开幕式、主旨报告、分论坛、实地考察等多个环节,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金融机构、社会组织代表等,围绕“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主题,共话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共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与经验启示。


发布成果   展望未来


“杭州淳安下姜村从‘穷脏差’到‘绿富美’”“金华浦江翠湖从‘黑臭湖’蜕变成‘美丽湖’”“一个个美丽乡村引人入胜,一座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开幕式伊始,专题片《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的一幕幕图景,生动呈现着浙江生态省建设20年的丰硕成果。

浙江,全国首个建成生态省的省份。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发布了浙江生态省建设20周年成果,指出浙江的主要成就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破解环境资源制约、提高环境承载力上取得重大突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大美格局,全域美丽建设走在前列;不断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形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制度成果;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全民生态自觉持续提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浙江方案。浙江成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作为浙江生态省建设20周年成果之一,“蓝色循环”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证书和贺信也在论坛上进行了展示。“蓝色循环”案例生动诠释了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从陆地延伸到海洋的率先示范,是一个典型的治理污染、造福民众的成功故事。

类似的故事,在浙江还有很多,比如浙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革,同样生动诠释了绿色低碳发展的为民答卷。浙江首创的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也在开幕式上正式发布。该指数全面涵盖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4个维度,从效果、路径、管理3个方面,建立6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27项三级指标,并按季发布,实现对地市减污降碳工作成效和措施进展的定量化跟踪、评估、反馈。2023年前三季度,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指数为97.21,11个设区市中,杭州市、嘉兴市、丽水市列前三位。


思维碰撞   研讨交流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文明”“争做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者”“在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彰显新担当”“从四个方面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数字化信息化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论坛举办期间,共举行了1场主旨报告和4个平行分论坛,45位专家学者围绕不同主题,分领域进行讨论和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人类文明兴衰与国内外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生态文明思想,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文堂在主旨报告上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文明”为主题,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论智慧。

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分论坛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张波指出,当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还存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科学研究与解决问题、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得还不够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着力从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以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污染治理、循环利用、生态保护有机结合的系统治理体系等方面全力推进。

“数字生态文明以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为统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构建起‘实时动态、精准科学、整体协同、智能智慧、普惠泛在’的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在“数字赋能与环境治理现代化”分论坛上,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世新系统梳理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对生态环境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对加快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提供了方向。


现场考察   分享经验


树林绿意葱茏,树荫间鹭鸟栖息……论坛考察阶段,不少嘉宾站在金华市湖海塘公园的湖滨广场远眺,优美生态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养殖业发达,曾经环境污染严重。”据介绍,2013年起,湖海塘水域及周边区块开始整治,2015年完成库区清淤并开工建设,2017年10月以“湖海塘十景”为亮点的城市湿地公园开园纳客。今年,金华对湖海塘实施水生态修复,在湖底种植矮生苦草、刺苦草、龙须眼子菜和小茨藻等水生植物,提升水生态稳定性,有力推进“河—湖—林—田”和谐共生。

20年来,浙江以5轮“811”专项行动为牵引性抓手,打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组合拳,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42.9%升至97.6%,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从61微克/立方米降到24微克/立方米;全省已建立314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超过61%。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2年实现上升。

如今,之江大地满目青绿,美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浙江的靓丽底色,也是浙江“美丽经济”的能量来源。

这次论坛的另一个考察点义乌李祖村就是“美丽经济”服务“美丽民生”的典型代表。李祖村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小切口入手,各类创业主体纷纷进驻,乡村旅游持续红火,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朱平国说:“我看到了‘美丽经济’与‘美丽民生’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20年来,浙江深入推动城乡从一处美迈向处处美、从生态美迈向生活美、从形态美迈向气质美,形成了“美丽乡村、美丽城市、美丽田园、美丽园区、美丽海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全省域大花园、大美格局。全省共创成4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0.8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7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2000美元提高至1.76万美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