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浙北粮仓的“耕保经”

2021-06-17 11:47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李风 胡盛东

李风 胡盛东

 

暮春时节,浙江嘉兴南湖碧波荡漾,前往湖心岛瞻仰红船的游客络绎不绝。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开启新征程;如今,这一方红色沃土更加生机盎然。

作为鱼米之乡、“浙北粮仓”,近年来,嘉兴市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筑牢粮食“安全网”:严格管控性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59万余亩;创新激励性保护,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实行建设性保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1万亩。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25.8万亩,总产量97.5万吨,均位列全省设区市首位,以不到全省1/10的耕地贡献了1/6的粮食。


海宁市袁花镇

  

耕地补偿:谁保护、谁受益

  

“谁保护、谁受益。”嘉兴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并在全市推广实施。2012年以来,嘉兴各地出台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政策,实施差别化补偿,补偿范围从基本农田扩大到所有耕地,全市已累计发放超过17亿元补偿金。

近7年来,南湖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实现了“三级跳”:2013年,补偿标准为基本农田每亩60元、耕地每亩50元;2016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为每亩140元、耕地每亩120元,各翻了一番多;到了2019年,又涨至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每亩150元、耕地每亩130元。

有补偿也有考核。南湖区每年考核上一年度耕地保护情况,将补偿金发放与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行为、违法用地行为挂钩。在南湖区58个行政村中,2014年仅有4个村共领到15万元补偿金,而2020年已经有55个村领到补偿金4436万元,其中金星村领到263万元。

“全区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从2013年的9.14%降至2019年的0.2%,违法用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壮大。”南湖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激励政策管用、好用!”

守住耕地红线,还须实行管控性保护。2014年,嘉兴启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优先划入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等优质耕地,共划定259.65万亩,水田占比达88%;其中136.87万亩集中连片度高、质量好的耕地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受到特殊保护。

  

土地整治:小田变大田

  

嘉兴土地整治发轫于1998年,至今已“上演”了造田造地、综合整治、全域整治三部“大戏”。

2018年,嘉兴启动“四百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在100个行政村实施100个项目,进行面积100万亩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桐乡市濮院镇新河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项目是“四百工程”之一。据了解,新河村涉及“非粮化”耕地1312亩、农户362户,其中有建鱼塘的,也有种苗木、果树的,树龄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多年。

66岁的村民祁祥坤家里共有7亩多地,东一块、西一块,竟有10多块。这些地原是桑园,因养蚕效益差,他就种上了300多株榉树、香樟树。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苗木面临清退,这该咋办?老祁告诉记者,村里专门为此开了会,办了几堂“公开课”,给大伙讲解相关政策及利弊,并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苗木等的价格。

部分农户一开始同意让“小田变大田”,但评估报告出来后,又心存疑问,觉得自家的苗木价格被估低了。对此,村委会耐心做思想工作,领着农户到现场丈量核对,察看别人家苗木,进行比较鉴别。

最终,村民们心服口服,都在评估报告上签了字。

集中连片开发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房集聚、复垦建设用地……新河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项目按期完工。共建成集中连片耕地2025亩,耕地块数由1012块减至377块,小田成了大田,机械也能进田了。整治后的土地由村里统一流转,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粮油作物。

新河村的335户农户陆续搬到了濮院镇上的鑫湖家园新社区。步入鑫湖家园,只见一幢幢4层住宅楼排列整齐。“这里依托羊毛衫市场,不仅方便村民打工,也带动了租赁房市场。除了自用,每家的闲置房间都出租。”新河村党总支书记吴界铃说。

老祁也当上了“股东”“房东”。“旱地变水田,由村里统一流转,每亩可拿到1000元年租金。我家4层楼房,一层自住,三层出租,一年下来光租金就有10多万元。”老祁笑着说。

  

强化执法:“人防+技防”

  

今年4月22日,安装在南湖区余新镇余南村的国土“天眼”,发现一台挖掘机在曹王村公路边的耕地施工。“接报后,曹王村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明挖掘机是在进行土地平整,属于合法施工。”余新镇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说。

在嘉兴,促进耕地保护从“人防”向“人防+技防”转变。2017年,嘉兴利用移动信号塔建设了国土“天眼”系统;2020年底实现了全市85%以上的耕地全覆盖,既降低了执法成本,又提高了执法效率。

南湖区安装的101个“天眼”,覆盖了全区90%以上的基本农田。截至2020年底,“天眼”共发出报警392起,其中疑似违法用地情形20多起。“一旦‘天眼’报警,自然资源所便会及时进行研判,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镇政府行政执法队进行现场核查。”南湖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加强和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也是嘉兴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在位于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的浙江嘉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座橘红色、钢架结构的设施农用房格外醒目。“基地主要种植水果和蔬菜,设施农用房用于果蔬的初包装。”该公司负责人说。

“只要看到农田里有橘红色建筑,那就是设施农用房。”余新镇自然资源所所长唐伟民介绍,建设设施农用房时,要先在田里铺地膜,再在地膜上铺模板,最后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如此施工,就不会破坏土地的耕作层。2018年,南湖区推行设施农用地及设施农用房标准化管理,明确了设施农用地选址、规模和设施农用房的建设要求。

据了解,2008年至2020年,嘉兴违法用地占比由15%降至1%以内,违法用地行为多发势头得到全面遏制。“下一步,我们将当好‘红色根脉’传承人、守护者,加快构建全市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体系,持续加强耕地保护,守护好‘浙北粮仓’,为嘉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沈金德表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