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1年第十六期
让山区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美好家园
——浙江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1-08-31 17:2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马跃明 袁卫

今日浙江记者  马跃明  袁 卫

 

浙江山区26县,特指衢州、丽水两市的所辖县(市、区),以及淳安、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武义、磐安、三门、天台、仙居等26个县。这里,“天赋异禀”,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人文独特;却又“青山锁门”,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空间狭小,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度落后。

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探索走出了一条共创共享、合作共赢,具有浙江特色的区域协调发展之路,推动山区26县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与全省同步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开局之年,浙江将第一步“重棋”落在山区26县。7月19日,省委召开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对山区26县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部署。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以更大的决心、齐心协力、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山区同步迈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人民的向往之地。

山风阵阵,海涛滚滚。浙江以“一县一策”为每个县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山区26县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走出科技创新、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融合聚变之路,厚植特色放大特色的快速裂变之路,加速山区基本形态整合提升的全面蝶变之路。


淳安下姜村

 

一县一策

打造共同富裕金名片

 

山区26县土地面积约为浙江全省的45%,人口接近全省的24%,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浙江发展的“失衡之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山区县加快发展。

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习近平同志从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谋划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明确指出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浙江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抓紧抓好;他经常到浙西南山区调研协作情况,每年主持召开山海协作情况汇报会,亲自谋划工作思路,亲自部署工作任务,亲自督导重大项目,为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夯牢基石。

多年来,历届省委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浙江成为区域发展最为协调的省份之一。2015年2月,浙江召开推进26县加快发展工作会议,26个欠发达县正式“摘帽”。从“相对欠发达县”到“加快发展县”,再到“山区26县”,省委、省政府支持力度不减,进一步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改进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要素配置机制、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山区26县的特色产业竞争力、小县大城集聚力、创业创新驱动力、生态环境支撑力和公共服务保障力稳步增强,26县生态底色更加靓丽,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更加顺畅,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实现了生态优化、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进入“十四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山区26县能否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能否取得标志性成果,事关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局。6月10日至11日召开的省委十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强调要以山区跨越式发展、为全省发展注入新的更大增量。

7月19日召开的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提出,聚焦特色、“一县一策” 超常规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迅速下发。

这是一张催人奋进的蓝图:到2025年,山区26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全面提升;山区26县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值的70%、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总体达到65%;旅游总产出、游客总人次年均分别增长5%以上,旅游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教育现代化指数均超过70,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乡镇三级公路全覆盖;持续升级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年均完成山海协作产业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

这是一张清晰的路径图:聚焦特色,“一县一策”,为每个县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和政策工具箱,推动共性问题共同解决、个性问题个别解决,重塑山区发展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通过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等举措,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开辟山区发展新格局。

这是一张精准的施工图:浙江已创新编制了多个“一县一策”发展举措,淳安县围绕“生态保护前提下的点状开发”、泰顺县围绕“生态旅游全域美丽”、磐安县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龙游县围绕“生态工业发展”、景宁畲族自治县围绕“民族地区融合发展”……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政策,让山区县发展迎来新机遇。

精准帮扶,形成合力。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省工商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经信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联职能优势助力26县跨越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动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浙江省山区26县生物科技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14个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专项政策,超常规政策体系的合力快速形成,为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永嘉瓯北工业园区

 

合作共赢

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多年来,浙江把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作为在新时代深化“八八战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硬件与软件水平共同提升、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造血与输血功能共同增进、政府与市场力量共同加强,奏响了一首激昂雄壮的山呼海应协奏曲,陆海统筹、山海互济的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

更强合力协同推进——

加强政策支持。创新实施一揽子产业引导、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人口转移及市民化等政策机制,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发挥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和省山海协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协调解决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健全工作推进和目标考核机制,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优化结对关系。立足发挥“山”“海”比较优势,按照“尊重历史、强弱互补、相对均衡”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山海协作帮扶机制、优化调整山海协作结对关系,全省50个经济强县结对帮扶山区26县,进一步强化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念好新时代“山海经”。

拓展合作空间。聚焦产业合作、平台共建、项目引领、人才支撑、资金支持,不断深化拓展协作领域,有效落实帮扶责任;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助推山区26县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更大力度共建平台——

以打造“百亿级”山海协作产业园为目标,加快上下游关联产业引进,培育生态型现代产业集群。深入推进园区智能化和产业数字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产业园管理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实施企业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单位产值和税收稳步增长,园区的科技化、信息化、集约化、生态化特征更为凸显。今年上半年,全省9个山海协作工业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87个,到位资金(含续建)34.5亿元。

按照“一区一品、各具特色”的建设要求,高标准推进产业园核心区以及集散中心、停车场、通景公路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休闲旅游示范村和生态旅游项目不断涌现。今年上半年,全省18个生态产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66个,到位资金(含续建)50.5亿元。

在大湾区新区、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等产业平台,为山区26县布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山海协作“产业飞地”;支持山区26县到省内发达地区投资建设产业、科创、消薄等“飞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开辟税源增收渠道。目前,浙江有山海协作“飞地”园区42个,其中,30个消薄“飞地”带动26县2500多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实现增收,实现返利2亿多元。今年以来,“飞地”建设更是提质提速,已拟定28个选址方案,签订9个共建协议。

更多载体高效帮扶——

央企帮扶。6月22日至23日,在丽水举办央企走进山区26县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系列活动,国家能源集团等77家央企集体“出手”,共达成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

浙商助力。3月31日和6月4日,在丽水和衢州召开知名浙商助力山区跨越式发展大会,800余名知名浙商走进山区26县,开展把脉问诊大调研、产业招商大对接、科技创新大赋能、组织建设大提升活动,实现了浙商助力26县跨越式发展全覆盖。

开放合作。6月11日,召开山区26县开放平台共建发展对接会,从数字化改革、“双链长制”推进、绿色园区建设、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推进11对发达地区开发区和山区26县开放平台精准对接、结对共建,全力支持26县开发区发展。

同时,进一步强化消费帮扶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点等精准帮扶载体,今年上半年,帮助26县实现消费帮扶金额近3亿元;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援建项目83个、乡村产业项目80个。在8月13日举行的2021年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山区26县的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其中产业发展项目就有56个。


常山聚宝村荷塘美景

 

数字赋能

激发内生发展新动力

 

改革,是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撬动山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调动社会、市场和广大群众积极性,创造山区发展核心驱动力。

数字化改革稳步推进——

在衢州,一批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应用场景先后落地,涌现出残疾人服务数字化应用等典型案例;在丽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深入开展,“花园云”构建形成了“全领域物联感知、全要素数据共享、全过程业务协同、全方位科学决策”的“四全”智慧体系,绿色生产力有效提升……山区26县抢抓全省数字化改革机遇,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部署,加快打通各类政务信息数据资源,推进重要应用系统和数据综合集成,积极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梳理一批核心业务,谋划一批以党政机关整体智治为中枢,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有机联接的应用场景,撬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生态综合保护机制不断健全——

积极健全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深化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优化完善森林、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以及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实施固体废物处置生态补偿机制,发布1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推进生产方式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山区26县省级以上公益林补偿标准稳步提高,水源地生态协同保护与利用体系逐步健全,高附加值涉水产品不断涌现。

在钱江源头,开化县“国家公园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全县域建设国家公园的探索走向深入;

在百山祖自然保护区,龙泉、庆元、景宁通力协作,积极创建百山祖国家公园,跨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形成;

在淳安、文成、泰顺等11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试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行动深入开展,磐安、龙泉、常山等县(市)成为全省第一批低碳试点县创建单位。

价值转化通道持续拓宽——

发布《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 陆域生态系统》省级地方标准,不断完善GEP核算地方标准体系和核算制度……在浙江,GEP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进监测、进考核的应用体系逐步形成。同时,政府维护下的生态资产市场定价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以及基于GEP核算的生态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逐步建立。

绿色金融改革纵深挺进——

聚焦金融与产业绿色化协同发展,浙江重点发展绿色金融,探索构建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随着绿色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浙江集体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和集体成员财产权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产权改革走向纵深,基于农合联平台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秉持“绿色+特色”理念,发挥“标准+产品+政策+流程”乘数效应,走出一条“大花园统领、大平台集聚、大数据支撑、大联动服务”的绿色金改“衢州之路”;

丽水积极争创国家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创新推出了“生态贷”“两山贷”“生态区块链贷款”和“生态主题卡”等金融服务模式,同时创新组建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绿色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一系列改革举措,促进山区发展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门沿海工业城

 

富民惠民

提升山区群众幸福感

 

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上。多年来,浙江坚持以人为本,聚焦人的现代化,大力推动社会政策从兜底型向引领型转变,突出标准化和优质化,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加快缩小,山区人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路网”更发达。加快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推进四大都市区与生态功能区深度合作、大湾区与大花园互联互通,目前已实现“县县通高速”,11个县通高铁。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全域推进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山区26县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和环境面貌大幅提升,已有12个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水网”更通畅。通过大力实施大花园百河综治工程、主要江河治理工程及温州沿海平原骨干排涝工程,加快推进浙西南山区大中型水库建设等举措,山区26县的农村供水、农田水利、防洪减灾、水土保持等“水网”通畅,防洪、供水、生态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电网”更强劲。加强山区26县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统筹油气输送通道和储备系统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山区绿色能源网快速构建。

“数网”更高效。加快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广泛开展5G基站部署,高标准打造全国领先、覆盖城乡的信息通信枢纽,山区26县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蹄疾步稳。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深化省领导联系26县制度、农村指导员制度,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创新结对帮扶政策,通过开展异地搬迁、产业帮扶、技能培训、改革赋权等举措,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美丽经济”,拓展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山区群众收入水平。

深挖山区26县农业农村潜在优势,深化“两进两回”,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创业平台,壮大“一县一产业”,打造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高能级农业全产业链。2020年,26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27亿元,旅游业增加值达到570亿元。

“富民”“强村”同步推进,在高质量打赢“消薄”攻坚战的基础上,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行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激发农民增收新动能。今年上半年,山区26县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4.3%、16.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4个、0.8个百分点。

公共服务提质增效——

近年来,浙江不断完善“千校(园)结对”帮扶关系,通过校际结对、联合办学、互派教师,浙江省推进省内1500所中小学开展校际结对、8所省属高校与衢州学院、丽水学院开展结对合作。目前,山区26县已实现省级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全覆盖。

完善“双下沉、两提升”政策,分层分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推进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建设,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山区26县已实现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

着力提高社保基金保障能力,引导扩大山区各类群体积极参保;不断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为主体、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辅助、慈善救助为补充的分层分类梯度救助制度体系,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的关爱服务,乡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兜底”能力不断提升。

大力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高标准建设集教育引导、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文化礼堂,创新开展“文化走亲”等活动,开展艺术振兴乡村计划,实施书香浙江提升行动,为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文化惠民真实可感。


遂昌“天工之城—数字绿谷”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道,浙江全省上下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最好的质量,把山区26县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美好家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