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特别关注>2023年第二十三期
下好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先手棋
——浙江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工作综述

2023-12-15 10:28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今哲 费必胜 童歆涵

今 哲  费必胜  童歆涵


伟大擘画,指引奋进航程。2003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八八战略”重大决策部署,把“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重要内容。随后,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推进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为浙江创新发展打通了“任督二脉”。

之江浪潮,创新奔涌不息。20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纵深推进,浙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创新版图第一方阵,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浙江路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赋予浙江“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新定位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新使命,作出了“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要求。2023年11月10日,浙江召开全省创新深化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对创新深化工作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吹响创新集结号、冲锋号。

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要深刻认识创新深化是“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先手棋、关键招、新引擎,再出实招真招硬招,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融合,放大特色产业优势、创新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和浙商优势,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引领新模式,努力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浙江路径,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奋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浙江科技创新,再起澎湃新潮。


之江实验室


创新驱动

塑造发展动能新优势


21世纪之初,浙江科技创新能力弱是一根突出的“软肋”。20年来,“八八战略”引领浙江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站上了“12345”的历史新坐标:“1”是浙江国家实验室实现“从0到1”重大突破,“2”是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际大科学计划两类“大国重器”加快实施,“3”是研发投入、科技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3个大幅提升”,“4”是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两年居全国第4位,“5”是企业创新能力、主持的国家科技奖数、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县(市)数、研发活动人员、科技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在新起点上,浙江如何进一步以创新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在2023年初召开的全省“新春第一会”上,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立足“两个大局”,实力格局在变、竞争逻辑在变、发展任务在变,唯有主动创新、善于创新,才能抢占战略制高点、找到发展动力源,要把创新深化作为“两个先行”的战略核心。

在全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上,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浩指出,建设“315”科技创新体系,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目的是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创新策源地和国际重要产业创新中心,全面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全面提升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随后,《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迅速出台。

随着两场高规格大会的召开,浙江科技创新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

2023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加快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意见》,提出了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强省一体建设机制、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一体攻坚机制、建立全域创新一体推进机制、深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一体培育机制、深化战略人才一体引育机制、深化开放包容创新环境一体促进机制等6个方面20条举措。

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中,全省各地开足马力、擂响战鼓,因地制宜、创新绘图,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喜人景象。杭州市首创“提醒单”制度,每月初向13个县(市、区)书记和区长推送“提醒单”,对进度缓慢的县(市、区)进行催办;衢州市探索形成“选对人、给足钱、不管事”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新路径,打造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新引擎……

2023年以来,浙江大力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3个主要指标好于预期、稳步增长,118个重大项目快于时序、超额完成,42项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实现突破。


群策群力

塑造教育科技人才高效贯通新优势


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是“最大创新资源”。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中,浙江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群策群力、凝聚共识、同题共答,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省级创新深化试点,在加快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产生裂变效应上闯新路、创模式、出经验。

壮大高能级平台体系——

硬核力量强劲。浙江以超常规举措打造国家实验室“主力军”和“后备队”。近两年,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实现“双十”体系化布局,扛起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

策源优势显著。2023年以来,浙江出台《浙江省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细则》《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优化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推进创新策源向高原造峰。截至目前,浙江共引进共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中科院杭州医学所等创新载体近1200家。

创新功能澎湃。杭州城西、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等6条科创走廊连线成面,以全省1.2%的陆域面积,集聚起头部科创力量。杭甬两地合力挑起“金扁担”,争创杭州—宁波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温州“一港五谷”拔节生长,仅2023年就搭建起67家高能级科创平台;嘉兴构建起覆盖全域、融通“基础应用研究—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创新链的科创平台体系……

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

2023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普通高等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高教强省建设目标,分层分类推动不同类型高校将特色培育成优势、把优势培育出水平,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高水平大学。对标一流成为全省各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首批12所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办学自主权、学科建设等方面获得“一校一策”集成支持。3所高校23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

做优高层次人才引育——

培育引进高质量。顶尖人才遴选服务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更加突出基础前沿领域和颠覆性技术;着力扩大制度型开放,海外人才“访学访工访窗口”行动成功启动,从差旅补贴、落地服务等方面提供普惠支持;组织开展7批次省特级专家遴选,出台卓越工程师认定管理办法等,浙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浙江的良性互动格局加速形成。

平台吸附高规格。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实施更加灵活开放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授权松绑与监督约束相结合,加快打造人才强省雁阵格局的战略力量。试点报备员额制,赋予部分平台职称自主评聘权,支持部分省实验室独立招收博士后,与省内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截至目前,10家省实验室共集聚两院院士11人、高层次人才530多人、科研人员7000多人。

服务保障高效率。围绕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加强创新要素供给,迭代优化人才生态。创新实施重点人才工作例会制度,完善“浙里人才之家”应用,“人才码”累计赋码646万人,提供服务3700多万件次。强化人才创新创业金融保障,人才银行累计服务省内高层次人才1457户,融资金额263.19亿元。


浙江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


攀高跃升

塑造科创体系新优势


浙江大力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六大行动”,积极探索战略任务牵引的“大兵团作战”模式,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链条。

用好“主抓手”,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三大科创高地、15大战略领域,构成了浙江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和主阵地。同时,每一个战略领域都细化出了重点方向,排出重大项目,明确重大平台、人才团队、支撑引领产业和领军企业。

打好“攻坚仗”,释放关键核心技术动能——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聚焦自主可控,浙江以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一体攻坚机制为抓手,迭代完善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核心技术攻关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的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机制,建立完善“财政资金+企业投入+社会资本”共同投入机制,加快实现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抢占制高点。

全链条、一体化组织实施“尖兵”“领雁”计划,以及央地协同科技重大项目、省地联动项目等“X”计划。

做好“加减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赋能——

市场化主导、产业化牵引、体系化发力、集成化改革,共同铺就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浙江路径”。

让诞生于实验室的“生果子”加速转化为应用场里能规模化生产的“熟果子”,浙江创新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行科技成果“先用后转”和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等,破立并举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加减法”,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得出、接得住、成长好”。

依托“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的制度创新,浙江还在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3.0平台上线了“先用后转”专项保险,将“保险+服务”融入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全链条,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截至目前,全省各创新载体累计开发新产品3751个,形成新技术或新工艺5906个,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673项,转移转化技术成果3719项。


扩面提能

塑造企业主体活力新优势


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中,浙江注重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特别是积极探索链主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模式,形成企业出题、联合解题、协同创新的格局。

创新主体地位更突出——

2023年11月,《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2027年)》印发,从制度上强化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省技术创新中心、强化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浙江大力推动企业组建高能级基础研究平台和技术创新平台,瞄准产业链上的关键性、通用性技术问题展开研发,推动优势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依托阿里巴巴达摩院、省能源集团分别建设湖畔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依托吉利汽车等企业在智能感知、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牵头组建省技术创新中心7家;依托浙能集团、新华三等企业围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网络通信等细分领域组建省级创新联合体32家。

企业成长通道更顺畅——

一批批“领军”企业,通过“雄鹰行动”、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等成长壮大、脱颖而出。一家家“链主”企业不仅专注于自身的技术攻关和产业迭代,还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的创新生态圈。

“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精准描绘出浙江科技企业梯次培育的成长图。今年以来,浙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18家、科技领军企业26家。新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50家、企业研究院265家,累计分别达到375家、2156家。

在浙江,创新要素正不断集聚,科技型企业加速涌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越发顺畅。

产创融合更深入——

让行业领军企业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浙江龙头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打破单打独斗、单兵作战格局,通过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发展高效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供给体系。

省科技厅一方面依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线”平台,以“人脑+机脑”绘制创新链技术图谱,凝练重大攻关任务榜单;另一方面通过“揭榜挂帅”“军令状”等方式,择优委托省内优势力量承担重大攻关项目开展攻坚。


零碳甲醇应用于杭州亚运会主火炬


两链融合

塑造产业创新新优势


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中,浙江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强化数智赋能、延链强基,对重点产业集群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升,将“创”与“造”紧紧绑定在一起,塑造产业创新新优势。

全面推进智能制造——

瞄准人工智能巨大的“智慧潜能”,浙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在研发端,加快建设之江实验室、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湖畔实验室等,攻坚人工智能领域核心技术。在应用端,加快“中国视谷”建设,培育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物联网小镇等专业化产业平台,推出一批“AI+”多跨场景应用的智能终端产品,推广应用于实体经济。

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浙江打造57个细分领域“产业大脑”,依托这些“产业大脑”,大力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梯次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培育壮大新智造群体。目前,全省累计认定未来工厂52家,建成601家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7家。

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浙江深化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提升“1+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面向特色产业集群,创建了535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工业互联网平台,各地推广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批量化促成49.9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1.0水平达到72.6%。

推进产业“链式”突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浙江每年组织实施省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开展“十链百场万企”供需对接活动,邀请链主企业、大专院校、行业协会、投融资机构参加,合力攻坚“卡链”难题,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浙江强化“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全链条培育,构建“早期验证—融合试验—综合推广”的场景应用体系,建设新技术新产品中试基地和应用测试空间,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链跨行业跨领域横向扩展,不断衍生新产业、新业态。


开放创新

塑造创新生态新优势


在强力推进创新深化中,浙江持续厚植创新文化、提升创新服务、推进创新开放,加快打造各类创新主体心向往之、“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最优创新生态。

强化激励——

为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勇于创新、大胆创新,浙江通过政策先行,加速建立系统性、多层次的科研人员激励体系,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制定实施“科技激励15条”,出台“科技惠企10条”“科技助稳20条”等政策;首次将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自主评聘权下放至企业;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让青年科研人员轻装上阵搞科研……浙江突出使命贡献导向,激励科研人员担纲大任,推动之江大地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浙江还开展科技成果集成改革,不断健全体现知识价值取向的薪酬分配机制,强化科技成果产权或长期使用权对科研人员的长期激励。目前,浙江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单位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5家单位扩大到35家,累计赋权350余项成果。

服务赋能——

今年以来,浙江持续提升创新服务力,构建科技创新增值服务体系,赋能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

聚焦创业成本高,浙江上线“孵化资源数字地图”应用,企业可快速匹配合适的孵化器,通过“一键入孵”功能快速入驻;上线“科技企业成长在线”应用,企业输入信息后,智能匹配认定条件,有效解决企业对申报政策理解不透等问题。

聚焦成果转化难,浙江制定全国首个科技成果交易领域省级地方标准,发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完善“先用后转”知识产权保障机制,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等路径载体建设。

开放创新——

搭建国际科创合作平台。2023年4月,浙江举办首届国际开放创新大会,吸引了14个主要创新国家的众多高端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合作洽谈。“请进来”的同时,还积极“走出去”,浙江组团赴芬兰、挪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推介“浙里”科技创新,联合新加坡、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等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布项目指南,拓展科研合作空间。

集聚外资研发中心。浙江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大力支持世界500强、隐形冠军、行业龙头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省设立高端研发机构,力争到2027年新增认定外资研发中心200家。外资研发中心的集聚,将推动浙江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快速发展。

发展永无止境,创新引领未来。在新起点上,浙江以更高站位更强自觉来深刻认识、准确把握,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奋力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