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水”滋润农民心田 |
|||
|
|||
建德山区农民用上优质水 宗合
一滴水窥见大民生。 “以前喝的是用管子接的山泉水,水龙头里常出‘黄泥水’,夏天还老停水。现在村里在做饮用水工程,以后喝水就放心啦。”余杭区瓶窑镇塘埠村村干部赵建刚说,今年春节期间三分之一的村民已经率先用上城镇供水系统的自来水。 2018年,浙江启动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到2020年全省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确保完成涉及农村803万人的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任务,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浙江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起步早,农村供水水平一直处在全国前列。早在2003年,浙江就启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经过多年努力,共建成供水工程2.92万处,农村供水人口约320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得到了基本保证,结束了千万农民喝水难的历史。 然而,对照城乡同质标准,浙江仍有803万农村人口的供水保证率不足、水质达标率偏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出现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临安区河桥镇泥骆村地处山区,由于资金缺乏、供水系统建设标准低,遇到高温干旱或者重大返乡假期,村里经常出现供水紧张。村党支部书记章江明说:“以前,年三十、年初一,经常接到村民电话说没水了。有的年份,整个春节都在忙找水、引水。” 小小水龙头,关乎百姓事!省委、省政府再次发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让农村群众喝上质量有保障的水。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保障优质饮用水的供应,并许下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庄严承诺,定目标,下任务,落实县级统管责任,打响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攻坚战。 浙江提出,到2020年,全省构建起以城市供水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的三级供水网,基本建成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的农村饮用水体系,全面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
从“小水厂”到“大管网”
水质,地区间不同,城乡不同,成为浙江饮水质量再上新台阶的最大阻碍。 解决水质差异,必须找准“病根”。从空间上看,由于浙江多山丘地貌,单村供水工程大量出现,缺乏规模化规划;从时间上看,由于农村供水工程起步较早,不同地区间受社会条件影响饮水标准存在差异,乡村水厂的水源保障能力偏弱,部分单村供水工程停水现象时有发生,水质保障不稳定。 省水利厅工作人员说,过去农村供水采取“村村建小水厂”的办法,以小规模供水点居多。这些供水点厂建设标准不高,消毒设施不够完备。 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浙江转换思路,提出构建三级供水网,即以城市供水县域网为主、乡镇局域供水网为辅、单村水厂为补充。这样,就最大限度拓展城市供水管网,乡镇管网“能并则并”“以大带小”,最小限度保留单村水厂,在县域内形成规模化局域网,让更多人喝上“大水厂”的水。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省要新增改造主干管(水厂至村口)1.2万公里以上,新增改造村内管网2.9万公里以上,单村供水工程覆盖全省人口规模控制在15%以下。 如何实现目标?浙江强化资金投入,高标准建设延伸到各乡各镇各村的管网。以城市管网延伸为重点,按照能延则延、能扩则扩、进村到户要求,保障管网延伸段生活用水的水质、水量和水压;乡镇管网要求按照城市管网标准建设,铺设到村。单村管网按照村庄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四好农村路”等统筹管线埋设。这些“毛细血管”确保县域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同质、同标、同服务。 推进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同时,各地严控工程质量,建立月度统计制度、检查制度、通报制度等,并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供水工程优质。 对供水管网难以进驻的高山海岛山村,浙江也有着明确的规划:近阶段采取购置储水罐、家用净水器等措施保障饮水安全,远期则结合下山脱贫等水利扶贫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偏远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
从“重建设”到“重管护”
“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出问题不少是因为工程没管好。”省水利厅工作人员说,这一轮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不仅要抓好工程建设,更要严把工程管护关,落实县级统管责任,让农村供水工程能长期发挥效益。 根据《行动计划》,浙江省的农饮水工程管护将注重“从源头到龙头”的全链条全过程建设,即农村饮用水安全从水源保障开始。到2020年,全省将新增原水管道5100公里以上,新改扩建小堰坝、大口井等2000处以上。 对于农饮水工程的管护,将从过去的“各村各镇为阵”发展到今后的统一化、专业化。要求各地足额落实年度管护经费,可因地制宜采用水务公司直接管护或物业化管护等多种方式。据了解,目前瓯海区已成立温州市首家国有农村饮水管理公司,负责该区98个农村饮用水工程的物业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介绍,浙江省一些市、县已提前部署、提前行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嘉兴市已启动城乡一体化供水体制改革工作,城乡一体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同网、同质、同价、同管理”的供水管理目标;象山县构建“二区五片+17个村级标准化水站”的“大+小”供水新格局,打破供水范围行政区域界限,联网供水覆盖率达到97%。 因为单村供水,不少农村存在“不同村水价不一样”现象,有些地方甚至不收水费。为保证优质水永续供应,省政府要求各地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全面收取水费,同步推行分类水价、阶梯水价制度。 同时,严格实行农村饮用水一户一表计量收费,探索建立适合浙江省农村供水实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至2020年,新增改造一户一表131.5万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