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太湖禁捕起新图

2021-11-01 16:05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施雨岑

施雨岑

  

“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曾经,一首《太湖美》唱出太湖好风光,也让“太湖三白”传遍大江南北。已至金秋,太湖告别了渔船竞发的往年光景,湖面宁静如镜。

改变,源于太湖渔业管理部门为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自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流域全面进入十年退捕期。至此,太湖沿岸49个专业渔村的1万多名渔民陆续上岸,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湖州市举行利剑护航太湖禁捕退捕专项执法行动

  

渔民纷纷“上岸”

  

“以前这里是千亩晒鱼场,现在都是农田了。”走在湖州市长兴县太湖街道新塘村的田间小路上,村民李海荣正在自家农田里采摘芥菜,“往年这个时候是我们最忙的时候,太湖上到处都是嘹亮的渔歌。”

“年纪大了又没什么技术,换行当不容易。”从事渔业30多年,52岁的李海荣早已习惯了早出晚归的捕鱼生活,“上岸”之初也曾有过担忧。

好在有当地相关部门为其解忧。“我现在有10亩蔬菜地,10多个大棚。前不久收了茄子,种了芥菜,芥菜收完再种莴笋,一季接一季。”在这一年间,李海荣转变了身份,从渔民变为了农民,“种菜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的,高温、干旱、水淹、台风都不好种菜,所幸我们这边是大包圩防洪,今年来台风的时候,水位控制得很好,菜品得到了保障。”

种菜只是转型的第一步。李海荣牵头和村里的4名种植户一起成立了一个合作社,种菜、用药、销售,建立完善蔬菜种植的全周期。

“现在是种菜的第一年,预计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而且相比渔业更稳定、风险低。”李海荣说,往年虽然每年开捕季只有一个月,但是太湖里风浪大,安全风险自然不必说,经济风险有时候也难以避免,更需要“看天吃饭”。

除了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再就业以外,湖州市农业农村局自去年10月1日起,就联合相关部门启动渔民转产安置工作,出台退捕补偿、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公益性岗位安置等一系列帮扶政策。根据渔民需求,该局还提供了蔬菜种植,河虾、大闸蟹养殖等多种类培训。

据统计,湖州的2048名专业渔民中,超过80%已实现再就业或创业。

  

渔村喜迎“新貌”

  

渔民生活改变的同时,他们赖以生存的村庄也正焕发着新的光彩。

曾以太湖沿岸最大的渔市闻名的新塘村,从上20世纪90年代起就占据了太湖水产销售四成以上的份额。2020年最后一次“秋季大捕”,新塘渔市销售水产1.1万多吨,销售额达到4800万元。退捕后,渔市无鱼可卖,村子如何转型发展成为新课题。

“何不重操旧业,激活蔬菜基地?”为此,村里开了10多次村民大会,激活蔬菜基地的方案被村民们一致认可。20世纪80年代,拥有各类蔬菜大棚的新塘村曾是浙北蔬菜基地,后来因渔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从事来钱更快的捕鱼及销售,导致蔬菜基地逐渐停业。

去年11月起,蔬菜大棚又回到村民的视野,原本热闹的梅鲚鱼晒场也改造成了菜地。目前,村里的1000多亩大棚蔬菜,有超过一半都是转产渔民在种植。采收季节,日均能为长三角地区供应6000多公斤的优质蔬菜。接下来,新塘村还打算将渔市改成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力争重新打响“浙北蔬菜基地”品牌。

同样面临转型的还有吴兴高新区幻溇村,村里打造的“太湖渔市”占地9200多平方米。“如果太湖捕捞还在继续,我们这个渔市也会和太湖边其他渔市一样,竞争原本就有限的渔业资源和客流。”幻溇村党总支书记叶建华说,退捕让他们静下心来思考,如何避免传统渔村的千篇一律,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现在,我们村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渔业文化村,希望游客可以领略到传统太湖渔村的韵味。”叶建华说。


湖州市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退捕渔船拆解现场

  

太湖重现“生机”

  

如今走在滨河大道上,微风吹过,湿润的空气和着优美的旋律让人陶醉。

“之前一到捕鱼季就会散发的鱼腥味消失不见了。每天傍晚我都在这里跑步,有时也会请朋友来湖边休闲,一年来最大的感受是水质变好了,鱼虾种类又多起来。”双湾村村民潘利根说。

水环境的好转,让一些经营农家乐的村民找到了新商机。去年10月,新塘村村民莫伟昌的农家乐开张,把“欣赏太湖水”作为宣传口号。现在,这家农家乐在当地小有名气,没有明显淡旺季之分,一年收入一两百万元。

多年来,太湖水产资源保护一直是政府重点工作之一。历史上,太湖鱼类资源十分丰富,鱼类记录曾有107种。然而随着渔船越“变”越大,网眼越“收”越小,过度捕捞以及闸坝建设、流域污染物的不断输入等问题的影响,太湖水质下降、水生生物资源一度出现退化:不仅仅是鱼类,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在内,太湖整个生态群落结构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20世纪80年代,太湖渔管办实施定期的封湖禁渔制度,太湖成为全国首个封湖禁渔的内陆湖泊;2009年至2018年,退渔还湖阶段,太湖网围养殖面积压缩到4.8万亩;2019年后,网围全面拆除。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水域全面退出生产性捕捞。

“禁捕一年后,鲢鳙鱼个头变大了,就是因为太湖退捕后,有了更好的生长环境。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禁渔退捕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太湖渔管办相关负责人解释,通过限捕、禁捕,今年以来,太湖蓝藻集聚频次、面积和密度同比均有所降低。以太湖无锡水域为例,总磷浓度同比明显下降,为2007年以来同期最低。

此外,鱼类生存的生态条件得到改善,一些优良和“土著”品种得以恢复,鱼类种群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大型鱼类比例逐步增加,鱼类小型化问题得到改善。

接下来,太湖渔业主管部门将通过政府监管+组建生态渔业发展公司等形式,实行有组织化捕捞,实现从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化发展、从生计渔业向生态渔业转变,充分发挥太湖生态渔业的净水功能,助力太湖生态治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