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生态文明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标杆

2021-11-01 16:10 来源:《今日浙江》杂志 作者:宗 合

宗   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和省委十四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推进新时代美丽浙江建设,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日前,浙江印发《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加强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标杆。浙江的目标是:到2025年,水生态系统更稳定,实现钱塘江松江鲈鱼等5种以上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和土著鱼类资源修复,绘就“百鱼竞游、千里绿岸、万顷碧水、人水和谐”的水美江南。


浦阳江生态廊道

 

综合施策

绘就水美江南

  

浙江省水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水生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鼋、中华鲟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大鲵、江豚、松江鲈鱼、胭脂鱼等。

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20年5月,浙江发布《浙江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全省各类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程度显著提升;河湖湿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水生生物资源实现恢复性增长。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重要水生生物保护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总体持续向好。

近年来,浙江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地以及实施一系列保护措施,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的《方案》更加注重水系原生态。”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单单关注水质指标,综合施策范围包括钱塘江(含曹娥江)、瓯江、椒江、甬江、苕溪、运河、飞云江、鳌江等八大水系集水区域及近岸海域所涉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区域,重点聚焦八大水系干流和河口海湾。

具体而言,包括水环境质量更优、水生态环境更美、水生态系统更稳定三个部分。

水环境质量更优。到2025年,八大水系干流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其中钱塘江干流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Ⅱ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千岛湖出境断面保持Ⅰ类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5年均值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并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水生态环境更美,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1000千米,岸坡生态化改造2000千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78%,重要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水生态系统更稳定,实现钱塘江松江鲈鱼等5种以上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和土著鱼类资源修复。

 

聚焦重点

守护多样生物

  

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在生态文明的征途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浙江早已展开探索,并迅速行动。

这些年,浙江以“五水共治”碧水行动,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些曾经绝迹的鸟儿重新翩跹在江南水乡,几近消失的珍贵鱼类也已游回清清溪流。在目前治水成效的基础上,更为系统的《方案》紧跟而上,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今后水系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向。

根据《方案》,浙江将通过一个周年完成水生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建立资产台账和数据库。通过评估分析珍稀濒危物种受威胁状况和增殖放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制定珍稀濒危水生物种名录。开展外来水生物种调查,制定外来水生物种名录。同时,因地制宜在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生境建立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或其他保护地,谋划浙东海洋国家公园建设方案。

八大水系中的“原住民”家族也将逐步恢复和壮大。浙江将综合采取繁殖保护、亲本放归和幼鱼放流等方式,开展珍稀濒危物种专项保护,实现钱塘江松江鲈鱼和瓯江、飞云江香鱼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恢复,八大水系土著鱼类资源修复。将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土著物种苗种的人工繁育纳入科技专项,实施千岛湖鱼类种群优化工程,到2025年,设立土著鱼类种苗公司等5家至8家,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增殖放流苗种分别达到20亿、80亿单位以上。

《方案》明确,到2025年,浙江海洋自然保护地占管辖海域面积比例不低于10%。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禁渔休渔制度。到2025年,压减海洋渔船数量3000艘、功率30万千瓦。

 

数字赋能

提升监管水平

  

在安吉县梅溪镇,由于所在区块被列入了“三线一单”城镇生活重点管控单元,经营了20多年的浙江誉昌纺织科技有限公司选择主动搬离,并入周边的工业园区。

“在‘三线一单’的调控下,各地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城乡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均更趋合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了框架式保障。”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处长周碧河说。

近期,全省“三线一单”数据应用管理系统上线。该系统通过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数据的统一化管理,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决策、项目环境准入管理等提供良好的数字化智能服务。

用数字赋能生态环境管控,是浙江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鲜明特色。

丽水市将全市75.67%的国土面积规划为生态优先保护空间,依托卫星遥感、物联网监测和基层治理“四平台”,逐渐形成“天眼、地眼、人眼”结合的立体化、数字化、智能化监测网络。

舟山市以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为导向,结合海岛特色,通过“智慧鸟岛”等数字化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加强栖息地(生境)保护修复,保护海岛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

衢州市开化县在县域数字化平台中打造“钱江源国家公园”“钱江源大花园”“生态环境管控”三大应用场景,分别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两山”转化实践、环境监测处置,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保育、管控、转化”的一体治理。

……

为提升数字化监管水平,加强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此次出台的《方案》,进一步深化了“数字赋能”,要求整合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等多元数据,构建生物多样性信息监管平台。制定河湖健康和河流水生态健康评价方法、近岸海域“蓝海”指数,开展定期调查评价。建设海洋生态修复数字化平台,强化海洋生态修复全过程监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